钱了,先是日俄战争,后是兵败奉天战场,直接打崩了财政,你要黄金?它没有啊。”张百熙摊手道:“2是北边超喜欢白银,甚至超过黄金。北边实际上是金银双本位,却没有金币流通,银圆是绝对的主导货币。我说的是银圆,不是白银,在北边白银早就不能当钱花了。国家建设债券的纸币,相当于银圆的1:1兑换券。”
“白银比黄金好吗?欧洲、美国,还有日本,哪一个是傻子,为什么他们都拥抱金本位,北边却死咬着金银双本位不放,实际上只流通银圆,相当于是银本位。”那桐也不理解了,他敲了敲脑壳:“戈辉是不是这里有问题?”
张百熙也摇头,然后说道:“我也向刘城行长问过类似的问题,他告诉我,白银才是真正的货币之王。他还说了一句十分玄乎的话……”张百熙轻捻颌下灰暗枯败的胡须,回忆道:“他说:本位货币的确立,必须要有穿透历史迷雾的见识,而不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利益问题。”
光绪轻轻摇头,苦笑道:“想不明白。”看了一眼铁良:“你也说说吧!”
“臣就是不甘心,为什么又是禁卫军?为什么?”铁良皱眉道:“虽然这是好事儿,朝廷也有机会间接分到利益,但这极大的提高了北边在全大清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长久下去,老百姓心中就只有北边,没有朝廷了。”
唉——光绪叹息道:“朕又何尝不知,是朕不想吗?还是你们没做到?”光绪没有直接说朝廷军队无能,但意思就是那个意思。
铁良脸上火辣辣的,但朝廷军力不行,可不是今天不行,已经不行很多年了好吧!
“朕知道,这里也有朕的错,朕第一次亲政时,不懂这些,也受奸臣的蛊惑,首先,朕自己有错。”光绪自责道。
张百熙、那桐、铁良,同时跪伏在光绪脚下,齐声告罪:“让陛下蒙羞,臣等死罪。”
“朕,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起来吧!”光绪直接说道:“朕想说,今天之前,代表过去,过去的,就不提了。从今往后,我们群臣一体,励精图治。他戈辉行,我们为什么不行?偌大个朝廷,不比区区北边强多了吗?我们有的,肯定远超他们。”
刚起来的张百熙、那桐、铁良,再次跪伏在光绪脚下,齐表忠心:“臣等,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又跪,起来吧!朕,知道你们的忠心,朕用你们,也是因为你们的忠心。”光绪肯定道:“接下来,你们要用心研究北边,他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朝廷更有优势,像北边那样,用心发展,肯定比北边强,只要朝廷远远的超过北边,北边就永远属于朝廷。”
张百熙、那桐、铁良,齐声回应:“臣等遵旨。”
光绪抬眼看向不断向后移动的窗外风景,又道:“回去第一件事,在天津找块大小合适的地儿,先把实验田定下来。北边的方法成不成,实验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张百熙、那桐、铁良,再次齐声领旨。
关于《清日朝阳条约》,五国见证者签字,相当顺利,五国领事也相当配合,第二天就完成了。
清日两国首脑的签字,需要时间,整个过程估计需要一个整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时间的问题,等待就可以了。
《清日朝阳条约》的详细文本在《特区日报》《禁卫军报》《东北商报》上全文登载。再经过特区广播电台、京城广播电台、沪上广播电台、羊城广播电台、汉口广播电台的报道之后,整个特区,整个大清国震惊了。因为这是改变整个东北亚格局的条约,也是大清国第一次签署对自己绝对有利的条约,全民振奋,北方禁卫军在全大清国百姓心中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三天后,也就是5月31日,特区与英法两国达成了基本条约框架,漫长的扯皮终于要走到尽头了,双方在核心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细节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显然是受《清日朝阳条约》的影响,英法两国也不想无限期的谈下去,早点结束,或许对双方都好。
为此,特区代表与英法两国代表,共同发表了条约框架公告。《特区日报》《禁卫军报》《东北商报》专门在当天特别加印了晚报,详细登载了条约框架,以及双方共同发表公告的细节。
特区广播电台,晚上八点整的《新闻联播》更是用了二十分钟详细报导了基本条约框架,以及公告细节。
在特区广播电台播新闻的时候,同一时间,京城广播电台、沪上广播电台、羊城广播电台、汉口广播电台,也在报道完全相同的内容。再一次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