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原本许配给张参政家。近年张家衰败,父母嫌弃他家贫穷,逼我改嫁他人。我苦苦不从,父母恼怒之下终日逼迫,让我无法存活,这才投水寻死,幸得相公搭救,真是如同让死人复生、枯骨长肉一般。”
狄青追问:“你想回家,还是愿意做我的侧室?”女子说:“回家不敢奢望,既然您不嫌弃,我愿做您的侍妾。”狄青听后十分高兴,给她换上新衣,带回官署。梅芳华在狄府时,用最恭敬的态度侍奉狄青,以最真诚的心意对待其他妾室;对待僮仆宽厚,接待宾客有礼。凡是公私筵宴、大小饮食炊事之事,交给她处理都恰到好处。狄青对她极为宠爱,每日亲近信任。她的名声内外皆知,大家都想一睹其风采。每当有王孙公子、达官贵人来到府中,狄青都让她出来相见,梅芳华起初毫无为难之色,举止礼貌自然。
这年冬天,西夏反叛,仁宗天子传旨令狄青总兵前往征讨。包公奉天子之命,到狄府传达旨意。狄青设宴款待包公,想在包公面前夸耀,便让梅芳华盛装出见。芳华面露难色,不肯出来,狄青坚持命令她,她仍不从。侍婢接连不断地催促,芳华始终不肯现身。包公告辞后,狄青深感惭愧,亲自去唤她,芳华还是不肯走。狄青怒道:“王孙公子、达官贵人你见了不少,为何对包公就不肯见一面?”芳华哭泣着不说话。
狄青是武将,怒火中烧,拔剑就要砍她。此时芳华竟遁入墙壁中,说道:“我听说邪不压正,虚伪不能扰乱真实。我并非凡人,而是梅花修炼成的精怪,偶然窃取日月精华,才在天地间化为人形。如今知道包公是国家栋梁、社稷之器,乃正人君子,连神鬼都钦佩,我怎敢见他?您难道没听说过武三思的爱妾不敢见狄梁公的事吗?我今天就此与您永别了!”说罢吟出一首诗:
“老干槎牙傍水涯,年年先占百花魁。
冰消得暖知春早,雪色凌寒破腊开。
疏影夜随明月转,暗香时逐好风来。
到头结实归廊庙,始信调羹有大材。”
第五回辨心如金石之冤
断云:
才子佳人均品性贤良,渴望结为夫妇振兴伦理纲常。
贪官贪图贿赂歪曲法理,致使他人丧命实在令人感伤。
话说仁宗康定年间,南方某属县有个秀才名叫李彦秀,小字玉郎。他年方二十,生得英俊文雅,性格温和善良,学问与才艺在学中无人能及。他读书的学舍后面有一座高楼,匾额上写着“会景楼”。登上此楼,远可眺望四面江山,近能俯瞰整座城的坊市,举目所见尽收眼底。而学舍围墙外、邻居处以及小巷中,多是官妓居住的地方。每逢夏日,李彦秀便会到楼上读书。
一日,新秋雨后初晴,墙外传来呜咽的歌声与丝竹之韵,被轻风送过来,断断续续,悠扬悦耳。李彦秀兴致大增,便约了同窗好友到楼上饮酒。一位朋友忽然笑着说:“这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啊。”又对李彦秀说:“若是见到了其人,反而不会欣赏这声音,意境就不清幽了。”众人都称赞这是精辟之论。另一位朋友说:“此论颇有深意,堪称佳作,我们各自应当赋诗一首。若作不出诗,就甘愿按金谷园的旧例罚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李彦秀先吟了一首诗:
“凉飚淅沥天雁起,窗蕉雨歇清声止。
灏气乘风扫净室,炎蒸忽入秋光里。
闲登快阁一凭栏,江山浩渺双眸宽。
俯临坊市人寰小,仰攀牛斗天风寒。
暂存视听一凝思,潇潇一派仙音至。
弦繁管急杂商宫,声回调歇迷腔子。
独坐无言心自评,不是寻常风月情。
初疑天籁一檐马,又似秋高和漏打。
碎击冰壶向日倾,乱箭琉璃斗风洒。
狂生对此襟一开,邀友分题共举杯。
莫如巫山云雨隔,清歌时度人间来。
俏者闻声情已见,村者相逢若相恋。
村俏由来趣不同,岂在闻声与见面。”
李彦秀吟完,众友正在传阅欣赏时,忽然膳夫跑来报告:“正堂先生来了!”李彦秀急忙将诗稿藏在袖中,整理好衣服迎接先生登楼,接着坐下饮酒。因为众友之前推崇他的诗,他怕先生看见,便借故更衣,将诗稿揉成纸团,扔出墙角,然后回到席中继续饮酒,直到傍晚才散去。
不料他投诗稿的地方,正是官妓张妪的住处。张妪只生了一个女儿,年十七岁,名叫丽容。她生得眉如青黑色的眉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