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古典白话合集 > 百家公案 第61到70

百家公案 第61到70

¢哙′”

第二天正是上元佳节,这元宵有多热闹呢?有词为证:“光阴似箭,不觉上元节到。游人如蚁,千门万户都装上了花灯。这是上天赐予的美好时光,大家一起赏玩六街三市。月光如水,看那蓬莱仙侣,鳌山降临,满是瑶池仙境般的景象。”

这天,郭华的朋友邀请他到清风亭饮酒,郭华被朋友们连劝几杯,竟忘了赴约的事,喝得酩酊大醉。傍晚时分,汴城花灯耀眼,繁华至极。郭华乘着酒劲想起了和月英的约定,来到相国寺,想和月英相会时,酒劲发作,醉倒在佛殿后面。将近二更,游人都散了,王月英和丫鬟来到寺中,看见郭华醉睡不醒,推他也没反应,月英怅恨了很久,深深感叹无缘。于是和丫鬟商议,脱下一只绣鞋,还有一幅手帕,放在郭华身上就离开了。

等郭华睡到四更醒来,正恨月英没来,忽然看见一只绣鞋和一幅手帕,仔细一想,才知道月英已经来过,只是自己酒醉没遇上,留下这些作为记认离开了。郭华悲愤交加,竟然把绣鞋和手帕吞了下去。

,!

天亮后,寺里的佃户看见殿后有个秀才死倒在地,大吃一惊,摸他胸口还有暖气,嘴里还含着一半女人的绣鞋和一幅手帕。僧人怀疑这人一定是中毒而死,要是有人来追究,自己会受到连累,不如把这些东西拿去自首,以免遭祸,于是就到开封府衙告状。

包拯审看绣鞋和手帕,正不知是谁留下的,心生一计,让公牌扮成货郎,拿着绣鞋和手帕到街坊上去卖,秘密嘱咐公人:“等有人认买,就立刻带来见我。”公牌领命去卖,正好卖到王月英家门口,丫鬟认了出来,连忙进去告诉月英。月英出门亲自来看,果然是昨晚留下的绣鞋,就问货郎是从哪里得来的。货郎说:“是从别人那里收来卖的,不知道具体缘故。”月英就用钱买了下来。

正在疑虑时,月英的母亲出来看见了,问月英是怎么回事。月英吓得不敢回答,母亲就责骂丫鬟,丫鬟只得说:“昨晚和姐姐去相国寺看元宵花灯,不想姐姐失落了一只绣鞋,今天被货郎捡来卖,我认得,所以姐姐问了就买了下来。”母亲生气地说:“你这丫头好轻佻,满城人都在玩灯,偏你会失落绣鞋,还被人捡到。这必有缘故,从实说来,免得受重责。”

正在追问时,那货郎怒道:“别闲聊了,开封府包太尹等着我回报呢,你们赶紧跟我走。”不由分说,就把她们一起捉了解到府衙见包拯。包拯追问月英谋杀人命的缘故,月英没有隐瞒,从头供出:“因为遇到郭秀才来买胭脂,两人情投意合,到元宵夜,答应去相国寺和他见面,因为他醉得叫不醒,就留下这些作为记认回来了,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死。”

包拯审完供词,就带领公牌前往相国寺检验死者尸首。恰巧郭华的父亲因为儿子赴京一直没回,正来汴城寻找,看见包拯引路来到,就躲在廊下回避。包拯进入寺后,郭华的父亲找到李二,问明了儿子的情况,慌忙进入相国寺见包拯,陈告此事。包拯问明这死者就是他的儿子,勘察清楚后,让左右用银针探取。郭华醒了过来,左右禀报包拯,包拯很高兴,急忙让人用滚汤灌下。过了一会儿,郭华就恢复如初了。父子相见,悲喜交加。

包拯再审问郭华,郭华的诉说和月英的供词一致。包拯说:“如今这件事,男女不经过父母之命,私自相约,严重败坏了纲常。本待奏明朝廷,依律判决,又念你们前世有缘,今生相合,今天就是良辰吉日,一起回到月英家结为夫妇,再和你父亲一起回故里吧。”

判决之后,郭华父子十分感激包公的恩德,拜谢之后,一同回到王月英家。成亲那晚,花烛辉煌,没想到能像蓝桥遇云英那样成就姻缘,从此夫妇二人白头偕老。

第六十三回判僧行明前世

断云:

明察秋毫包公审奇案,神智过人京都传美名。

梦中早知僧人前世怨,宿怨得雪冤家一朝清。

话说西京城外十五里,有个地方叫大树坡,这里人口密集,也是交通要道。当时有个叫程永的人,祖上曾做牙侩(中间商),专门接待往来富商,渐渐置下产业。他让管店的家人张万,把接待客商所得的经纪钱,都记在账本上。

一天,成都有个年轻僧人叫江龙,要去东京剃度领取度牒,走到大树坡时,投宿到程永的店里。当晚,江僧独自在房中收拾衣物,把带来的银子铺在床上。恰巧程永在亲戚家喝醉回来,看见客房窗户透出光亮,心想:“今晚店里莫非有人投宿?”走近一看,见一个和尚正在床上整理银两。程永见状暗道:“这和尚不知从哪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