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进行中的医改,除了戴思恭这个专业的医者以外,还需要一个不畏地方官权的领头羊。.微′趣·小*说? +首?发¢
老五除了酷爱研究药草以外,还擅长词赋,敏而好学。
他和老五说了。
想着书研究医药可以,功课也不能落下,未来也要进入朝堂,辅佐他进行医改之事。
朱元璋想到老五对于他安排如此重任,不仅没有像平日一样表现得老成持重,反而激动得直拍桌子,当场答应下来,心里既欣慰又愧疚。
“咱对咱的孩子们,好像并不了解。”
【爷爷你别伤心了,许多人连自己的本心都看不明白,更别谈了解别人了。】
【除非你能够听到对方的心里话,不然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你的孩子。】
朱雄英感觉到老朱情绪低迷,连忙伸手抱住他的脑袋蹭了蹭。
【爷爷乖,等我会说话了,一定有什么说什么。】
【就是得提前说好,我说话难听的时候,不准像打四叔一样打我就行。】
“哈哈哈!”
朱元璋听到乖孙的心里话,被逗得哈哈大笑。
他心想:咱虽然不了解儿子,好在咱了解孙子。
就算乖孙说话难听,咱也绝对不会打乖孙的。
【说起来,五叔未来是各个藩王里最强的,还有传闻,爷爷想改立五叔为储君。/x·1·9?9-t^x′t+.+c,o_m¨】
【因为五叔的封号吴王,是爷爷曾用过的,还让五叔去凤阳练兵,给了兵权,可惜五叔练完没有碰到过战事,没有用武之地。】
【也就难怪爷爷对五叔期待那么大,会逼着五叔做不愿意做的事了。】
刚才还爽朗大笑的朱元璋,感觉像被人掐住脖子的野鸭,一点儿声音也发不出来。
啊???
要不是他习惯了被人误解,真想现在就问问乖孙。
这个传闻,是他娘的谁传的!
就算他让老五入伍,也是为了来日给标儿多条臂膀,就像老四那样,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怎么传着传着,就成了他想让老五争太子之位了?
其实朱元璋在让朱棣组建了神机营后,确实是有想让其他适龄的皇子,也一并进入军中历练一番。
以前他老朱的子孙后代不用做事,光享福就行,如今老朱家不养闲人。
可乖孙今日的心声,让他打消了这个想法。
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
明日早朝后,就让礼部尚书留下来,给吴王改封号!
不管往后他再生几个儿子,吴王这个封号在他活着的时候,不允许再出现了!
只是,改什么好呢?
【对了,爷爷好像三年后就给五叔改了封号,从吴王改成周王了。?w_a~n,b!e?n`g_o^.?c/o~m*】
点了火还负责灭火的朱雄英,朝着朱元璋憨憨一笑。
【传闻果然是传闻,爷爷还是最坚定的太子党。】
“……”
周王啊。
朱元璋默默认同了这个封号。
很好。
明早就让礼部尚书改成这个封号。
至于为什么改封号,不让大臣们胡乱猜测,还能稳住老五的心。
就让礼部多操心,找个合适的理由吧。
……
洪武八年,农历三月十五,阴。
百官的车马停在洪武门外。
地面上的血迹被洗刷了好几遍,在这种风雨即将到来的阴天里,血腥味依旧浓烈得像事发当日一样。
刘基下了马车,拿帕子掩住鼻子,朝着打着哈欠走上前的宋濂说道:“也不知道这股味道,何时能够散去?”
“旧的去了新的就来了。”
宋濂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到底是同僚一场,加上陛下有意打压文官。
宋濂虽然行得端坐得正,但家中子弟,尤其是他的长孙,与他观念不合,曾为了晋官,去年与胡惟庸走得近了些。
虽然只是送钱没有收过钱,但为了防止陛下抄完胡家,查到长孙身上,他便劝长孙去自首。
长孙一开始还和一些官员似的,抱有侥幸心理,甚至还想让他去走太子的路子求情,被他请了家法,又亲自押进了诏狱里关着待审。
刘基昨日听说了老友的家事,也知道了老友做出的选择,哪怕是正确的,一定会惹家人埋怨,便低声开解。
“谁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的不也让太子挂到了宫门上了吗?”
原本还觉得自己这个祖父当成无情的宋濂,顿时如拨云见日,朝着刘基拱了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