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贺氏集团终止与他合作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这次事件吗?还是说,在此之前就已经发现了他的问题?这次事件是否暴露了贺氏集团在合作方选择和风险管控方面存在漏洞?”
这个问题将矛头指向了贺氏集团自身的管理,意图将一起个人绯闻事件,与企业的经营风险联系起来,无疑是想扩大负面影响。杨琳心中暗骂一声,这个记者果然不是省油的灯。她早就准备好了应对方案。“这位记者朋友的问题非常好,也很有深度,体现了大家对贺氏集团的关心和负责的态度。”杨琳先是赞扬了对方,试图缓和气氛,然后才缓缓说道:“赵天明先生确实曾是贺氏集团的长期合作伙伴之一,我们在多个领域都有过愉快的合作经历。”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惋惜:“但是,商业合作的基础是诚信和共赢。随着合作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赵天明先生在合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与我们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不符的行为。比如,在某些项目执行过程中,他的团队表现出拖延、推诿、甚至试图偷工减料以谋取不当利益的情况。对此,我们曾多次沟通、警告,甚至动用合同条款进行约束,但收效甚微。”她巧妙地将话题从“个人品德”引向了“商业行为”,避开了直接评价赵天明的人品,转而指责其在商业合作中的瑕疵。“至于这次事件,”杨琳话锋一转,“虽然赵天明先生目前被证实是这次恶意谣言的主要策划者和传播源头之一,但这只是我们最终决定终止与其所有合作的众多因素之一,而非唯一或最初的原因。¨h¨u_a,n_x*i~a*n-g.j·i+.~n+e¨t¨可以说,我们对合作方的选择和评估一直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并且在合作过程中也保持着密切的监控和评估。这次事件,恰恰暴露出我们在对合作方背景调查和风险预警机制方面还存在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她坦诚地承认了“可以改进”的地方,这种不推卸责任的态度反而赢得了一些记者的好感。“对此,贺氏集团高层高度重视,已经责成风控部门和合规部门进行全面审查和反省,并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改进方案,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合作方筛选、评估和风险管控体系,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贺氏集团历经百年风雨,靠的就是诚信经营和稳健发展,绝不会因为个别事件而动摇我们的根本原则。”这番回答,既解释了终止合作的原因,承认了问题,又展示了改进的决心,将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那位电视台记者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看到杨琳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还是坐了下来。接下来的提问,虽然依旧尖锐,但大多围绕着事件的细节、苏瑶的现状、贺凌轩的态度等展开。“杨经理,请问贺凌轩总裁对苏瑶小姐此次遭受的不公待遇有何具体的表示和支持?他是否公开或私下里对苏瑶小姐说过什么?”这个问题显然是想挖掘更多关于贺氏家族内部,特别是这对未婚夫妻之间的互动细节,以满足公众的八卦心理。杨琳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暖意:“贺总裁对苏瑶小姐的遭遇感到非常痛心和愤怒。作为她的未婚夫,更是作为贺氏集团的负责人,他始终坚定地站在苏瑶小姐身边,支持她、保护她、相信她。”她稍微停顿,仿佛在回忆:“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贺总裁就明确指示我,‘不计代价,查清真相,还苏瑶一个清白’。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他多次听取汇报,亲自协调集团内部资源,甚至为了获取关键证据,不惜动用了一些非常的私人关系。”“他还经常抽出时间,亲自去安慰和鼓励苏瑶小姐,告诉她要坚强,不要被流言蜚语击倒。他说,‘清者自清,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端,总会迎来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我会一直陪着你。’”杨琳在复述贺凌轩的话时,语气诚恳,眼神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仿佛她自己就是那个被安慰的人。台下响起一阵细微的议论声,不少记者眼中流露出羡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感动。这种高层之间的真挚情感,在充满了利益交换的商业世界里,显得尤为珍贵。“那么,苏瑶小姐本人现在情况如何?她是否已经走出了阴影?她对这次贺氏集团的澄清声明有何看法?”另一位女记者追问道,她的提问显然带着更多的同情。杨琳点了点头:“苏瑶小姐目前情绪已经基本稳定下来。经历了这样一场风波,对她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成长。我们都能看到,她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了。”她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当然,心灵的创伤需要时间来抚平。但请相信,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