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之术为国策,以兵痞之言为圭臬,此乃取乱之道!求陛下收回成命!”
“我大炎以文立国,以儒治世,百余年不易!陛下此举,是要毁我大炎文脉,动摇国本啊!”
奏折,像雪片一样堆在李彻的脚下。
李彻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
“文脉?国本?”
他拿起一本奏折,看都没看,直接扔进了身旁的火盆里。
火苗,“腾”地一下窜了起来,吞噬了那些“字字泣血”的陈词滥调。
“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却连让百姓吃饱饭的法子都想不出来。”
“掌了一辈子礼法,却只会对朕磕头,说‘不可’。”
他又拿起一本,扔进火盆。
“朕问你们,何为国本?”
老臣们一愣,下意识地回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说得好。”李彻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那朕再问你们。”
“是你们的‘文脉’能让百姓吃饱穿暖,还是朕的‘水泥路’能让他们少走几里烂泥地?”
“是你们的‘之乎者也’能抵御外敌,还是朕的一千兵、一座孤城更能守护疆土?”
“这……”老臣们哑口无言。
“朕的国本,是让天下人有饭吃,有衣穿,有路走,有安宁。”
李彻站起身,走到他们面前,居高临下。
“谁挡着这个国本。”
“朕,就杀谁。”
“你们的文脉,你们的祖宗之法,在朕这里,一文不值。”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御书房都为之颤抖。
“从今天起。”
“朕,就是新的祖宗。”
“朕的规矩,就是新的法度!”
他一脚踢翻了火盆,燃烧的奏折灰烬,洒了老臣们一身。
“滚。”
老臣们屁滚尿流地逃了出去,仿佛身后有恶鬼在追。
御书房,恢复了寂静。
“陛下。”
柳青瑶的身影,从屏风后走出,她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
“陛下今日,将他们得罪狠了。”
“一群只知空谈的腐儒,朕不在乎。”李彻坐回龙椅,神色淡漠。
“臣担心的,不是他们。”柳青瑶轻声道。
“哦?”
“臣担心的是世家。”柳青瑶走到他身边,为他续上一杯热茶,“他们发现,在陛下定的规矩里,他们考不过那些寒门士子。”
李彻端起茶杯:“所以?”
柳青瑶抬起眼,眸光清澈,却仿佛能洞穿人心。
“所以,他们会用自己的规矩。”
“他们考不过,”
“就会让那些能考过的人……”
“永远,都进不了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