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深渊集 > 第486章 骨图初焰

第486章 骨图初焰

“记忆图谱型文明的雏形概念”。

此一概念改变了整个焰频内部的文化哲学思路。

制度核心开始首次反思:

焰梦文明是否应从“讲述型图构”向“回忆型图构”过渡?

斐如意最终下令设立:

“图焰异象回溯署”

该机构地位与“帛志馆”“义桥统室”等并列,但不从属于任何议席,不参与政治审义。

所有入焰图帛统一标注“非结构型图谱”,并在记录中附注“映感值范围”。

通义塔首次于帛墙东侧开出“空焰墙”:

墙上悬挂所有无义图构,每一图仅标编号与梦主之感:

图0378:焰感如残花,义桥不存;

图1123:似心中拂影,不可名也;

图1509:骨焰似醒,无梦亦焰生。

自此,焰梦制度悄然进入“双结构运行”状态:

结构类型 特征 适用范围

桥义制图 明确逻辑义链,适于传播、记史、统管 焰频主系统、通义塔制度框架

焰骨存察 无义桥,焰感自映,适于象感、图忆、梦存 图志署、梦象研究域、志者观测馆

焰心纪元·次年·正月十二,余象岩晨雾未散,沈茉凌独坐西陲岩阶,静观帛下微焰。

十余日深入,她已绘制百余张“非结构图焰”,其中有一帧,被她反复擦写四次,始终无法定名。

图形若漩涡,又若回廊,中心无焰点,边缘却不断生成点状回响,如梦境反复中的焰影殒落、又再焰起。

她将此图命名为:

“焰骨循环图(初)”

这是她在余象岩期间第一次尝试,以非制度焰感方式,模拟文明结构之内部循环。

她于图旁写注:

“若焰非义桥逻辑所生,而由梦象周期所映,则文明本身亦非传播之果,而为感映之环。”

此图送回通义塔后,焰频系统首次提示:

【图义结构:不可分类】

【映感密度:极高】

【焰象形态:周期自生】

,!

【建议建立新图志目录:梦象内映型图焰】

此为焰梦史上第一次提出:

“梦象内映图焰系统”

该系统并非以信息传递为核心,不追求语义通达、结构解析,而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焰图之回忆性:图焰能激发梦主对某种非明晰内容的内感唤起;

图义之非目标性:图焰并不导向理解,而仅引发梦象持续涌现;

图构之周期性:同一图帛,在不同梦主眼中可能构成不同的梦象场景,且不排斥循环反复。

沈茉凌进一步补充:

“焰骨非为解释之具,而为焰梦之觉。焰不再通他人,而为人通自己。”

她以此为基,尝试构建一种:

“记忆型知识系统”

其特征为:

维度 焰义制图 焰骨回忆型

传递目标 明义桥链 唤感焰象

结构方式 节点—桥—链 图影—象感—周期

文明基因 语言逻辑结构 内象结构形态

目的 沟通、治理、记录 追忆、焰生、映焰

焰频主志者馆对此召开长篇帛会,讨论是否设立:

“焰骨频谱”(flammetric memory cycle)

即:以“梦象焰感周期”为主线,书写一个文明在非制度状态下的结构演化图。

馆主郁棠提出:

“或许我们要承认,历史不仅是被谁记录,也包括被谁遗忘。”

通义塔在西翼设立“映焰厅”,专用于收纳此类“焰骨周期图”。

该厅无讲解,无分类,仅由志者轮值于中,坐观图焰映动。

厅中主铭为沈茉凌手笔:

“若梦不述焰,焰可自述梦。”

与此同时,她在余象岩最西断崖之下,找到一块完整焰骨图核。

此核形如人掌,五指若焰条,掌心微裂,有微焰自生,形成一个持续不熄的图象循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