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425章 钢轨的心跳(双轨车培训篇)

第425章 钢轨的心跳(双轨车培训篇)

长老的话语,带着一种与土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古老智慧。他的“听诊法”,看似原始,却蕴含着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这与林野的“高科技诊断”形成了奇妙的对比,也让扎伊心中一动。或许,守护铁轨,需要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更需要一颗能够感知大地脉搏的温暖的心。

就在这时,岩温,那个总是沉默寡言的傣族青年,蹲在车底,负责检查探伤仪的固定支架。他突然停下了手中的活计,那把祖传的刻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微微颤抖,然后,他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奇异的灵感。他小心翼翼地用刻刀,在冰冷的金属支架上,划了一道流畅而自然的木纹。那不是随意的刻画,而是他阿爸教他的“大地密码”,一种用来标记木材内部应力点、判断木材强度和走向的传统技艺。

“阿公说,木头会说话,铁轨也会。”岩温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笃定的力量。他站起身,走到一条待检测的钢轨旁,将那把刻刀轻轻按在冰冷的钢轨表面,指尖也随之贴了上去。“你们听,现在,铁轨在说:‘我疼,这里有裂。’”

他的话音刚落,林野的ar眼镜上,果然弹出了一个微弱的红色提示,指向岩温手指所触之处附近。虽然机器的判断需要更精密的数据分析,但岩温的“直觉”,或者说,他对材料纹理、应力分布的敏锐感知,却让人不得不惊叹。这把刻刀,这双手,仿佛真的能够与冰冷的钢铁进行对话。

第一天的实操课,被安排在了直道区。这里轨道平直,是检验基本功的好地方。吴丹,那个精力充沛、头发浓密的年轻工程师,举着激光测距仪,屏幕上的红绿数字跳得飞快,像极了医院里病人的心电图。

“轨距偏差+0.3mm!”吴丹皱着眉头,挠了挠他那一头浓密的黑发,显得有些焦躁,“不可能啊!昨天下午我亲自校准过的,怎么跑偏了?这误差也太大了!”

他一边嘟囔着,一边又仔细地用水平仪、道尺复核了一遍。直道区,轨距标准应该是1435毫米,也就是常说的“标准轨”,允许的误差范围极小。+0.3mm,虽然看似不大,但对于需要高速、安全运行的列车来说,却是潜在的隐患。

扎伊没有急着用仪器,她踮起脚尖,伸手轻轻摸了摸道岔尖轨的轨腰部位。金属的凉意透过手套,瞬间渗入她的掌心,带着一种工业时代的冰冷质感。她闭上眼睛,仿佛能感受到铁轨传递来的细微震颤。

“跑偏不是因为仪器问题,”扎伊睁开眼,语气平静却带着肯定的判断,“是昨儿那场暴雨闹的。雨水渗进了道砟——就是那些枕木下的石子——导致道砟吸水膨胀了。膨胀后的道砟挤压了轨枕,轨枕又带动了钢轨,所以轨距就变大了。等太阳出来,水分蒸发,道砟收缩,轨距可能还会恢复一些,但这个隐患不能留。”

她的话,让吴丹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对啊!我怎么忘了这个!”他拍了下自己的额头,为自己的疏忽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别急,”扎伊从工具包里取出一个巴掌大小、造型奇特的装置,递给吴丹,“把这个‘电子守夜人’传感器贴在轨腰上,然后按这个确认键。”

吴丹接过传感器,只见它的一面有粘性,可以牢固地贴在钢轨上,另一面则有一个小小的指示灯和几个接口。他按照扎伊的指示操作,很快,传感器就牢牢地吸附在了轨腰上。

“好了,”扎伊解释道,“这个‘电子守夜人’是我们的智能监测系统的一部分,它会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轨距、轨温、应力等关键参数。,萝2??拉tD小)×%说,; *<[免:费/?阅ˉ读′一旦轨距再偏离标准值超过0.1毫米,它就会立刻报警。”

吴丹凑过去,仔细看传感器自带的小屏幕。屏幕上,一行缅文提示跳了出来,被旁边的实时翻译功能转化成中文显示:“轨距偏差+0.3mm,建议今日10点前复核并调整。”

“哈哈,这系统还会说人话?”吴丹看着屏幕上的文字,乐了,“比我们阿婆唠叨还贴心!阿婆总爱在米缸边念叨:‘米粒不能数着吃,但也不能糟蹋了。’这提示,简直像阿婆在说:‘铁轨不能歪着跑,但也不能瞎折腾!’”

他边说边笑,原本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下来。现代化的铁路维护,果然是越来越智能,也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下午的实训场,气氛正逐渐热烈起来,学员们都在熟悉操作流程,尝试着与这台“铁鹰-07”进行互动。然而,缅甸的天气说变就变,正当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酝酿已久的暴雨,毫无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