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师长发明的五行法,呐,这个就叫专业。
回归到苏卫的专业上,有工人对他这种反复桶滚工序产生了疑惑。
“厂长,首接用不行吗?你之前不是说要尽量简化工艺吗?”
“嘿,你小子别给我钻这个空子,这简化可不是这么个简化法。”
苏卫解释道:“溶剂挥发后,发射药上出现小针孔、裂纹,在表面涂一层石墨可以填塞它们,确保发射药从外到内的稳定燃烧。”
“就像你为了省时省力,上完大号不擦就提裤子走人,这能行吗?”
“哈哈哈!!”
“除非你想让前线战士问候你老娘,否则就老老实实一步步来,别没事给咱兵工厂找骂。”
提问的工人讪然一笑,继而在苏卫的严格要求下,经过后续一系列简陋的设备操作,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小批硝化棉发射药!
下面就该往子弹壳里装了。
“厂长,这发射药装几克?得经过专门测算吧?”
“嗯,你小子还不傻,我现在告诉你……”
发射药的装量当然要经过严格测算了,以前兵工厂就是因为这方面不够严谨,这也是弹药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因为正规兵工厂里造弹药,无论是鬼子的三八大盖,还是国府中正式的发射药,火药力都跟边区造的不一样。
发射药装少了,影响子弹初速,进而影响精度、威力。
装多了,不仅浪费,更重要的是让膛压过高,缩短枪的寿命,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炸膛。
正规工厂,都要测试子弹初速和枪膛膛压,以此判断发射药的多寡。
这就需要自造设备,完成这两项测量,好在当初测试小马枪后,苏卫就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了。
他用铅板焊了一个方铅盒,装满沙土,称好重量,用西根平行的绳子将它吊在房梁上,然后用两颗子弹,一颗是装自制无烟药的,另一颗装日军使用的无烟药,同样的发射药量,在相同距离上轮流地向铅盒射击,记下各次铅盒摆动的幅度,就能计算比较子弹弹头的速度。
测膛压,比测初速难一些。
首先要用一支废枪改成膛压枪,他在步枪的枪膛里,对着子弹壳肩部的位置打个透孔,装上一个小活塞,活塞外端夹了一个标准铜柱。
测试用的子弹,也在弹壳肩部打个孔,正对着小活塞放置。
枪射击后,枪膛内的高压气体通过小孔、活塞,压缩标准铜柱,测量铜柱被压缩的尺寸,就可以算出、比较枪的膛压大小了。
而所谓的标准铜柱,就是从一根很粗的铜丝上截下两段长度完全相同的。
测试结果表明,自制无烟药的膛压和日军无烟药的相似,可以大量生产用于复装枪弹。
终于,当一小批采用硝化棉无烟药的复装弹被造好后,大家迫不及待跟随苏卫来到了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