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抗战军工:开局手搓八一枪 > 第125章 雪枫刀问世!

第125章 雪枫刀问世!

要说我们的马刀,那就绕不开日军32式军刀,该刀自1894年开始设计,1897年被正式确定为制式军刀,1899年再次改进定型,由東京炮兵厂生产,一首生产到1945年日笨无条件投降。!优!品·晓-说′罔! ¢已/发^布!罪*辛,章^結·

它分为甲型和乙型两种,甲型就是骑兵专用马刀,全长在101-102厘米左右,乙型最初为辎重兵军刀,通常控制在91-94厘米,后推广至其他兵种。

外观构造上由护手、刀柄、刀鞘组成,为西方式样,刀刃为标准日笨式。

甲型刀鞘有烤蓝和白磨两种,刀柄金属部分使用极软钢,非金属部分早期为木质,后期使用树脂材料。

重量上甲型刀带鞘仅重1.2千克,不带鞘重0.9千克,挥舞起来相对轻松。

但刀柄短导致重心偏向刀尖,有利于刺击,不利于砍劈。

刀刃材质为日笨陆军刀剑钢,统一机器锻造,无地肌,采用油淬工艺而非传统覆土烧刃,所以没有刃纹,但坚固耐用,出厂时就非常锋利,战斗变钝后可用磨石自行磨利。

李云龙问道:“啥是无地肌?”

苏卫解释道:“地肌是日笨刀鉴赏中的重要部分,是指刀身上被称为地的区域展现出来的肌理,在传统日刀锻造过程中,通过反复折叠锻打,会产生如面团被反复揉搓后纵向切开所呈现的纹理,这就是地肌。”

“不同的时代、流派,锻造工艺各具特色,地肌样式也多种多样,如板目肌、目木肌、梨子地肌等,通过观察地肌可以帮助鉴别日笨刀的流派、产地以及真伪,是日笨刀鉴赏的重要依据。~5¨2,s′h?u.c*h,e^n¨g`.+c`o′m¨”

“而三十二年式军刀的刀刃由机器锻造,采用日陆军刀剑钢,没有经过传统的折叠锻打工艺,所以没有地肌。”

“哦,感情这他娘的叫无地肌啊。”

“……”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日笨骑兵刀开始注重实用,摒弃了一些花哨,但地肌的作用并非是只为增加美感,其呈现出的自然纹理木材年轮或者波浪等,美观独特,同时也能提升性能,因为反复折叠锻打的过程会让刚才内部组织更加致密均匀,去除杂质,增强刀的韧性与硬度,让刀在使用中更坚固耐用,不易折断或卷刃。”

“所以日军骑兵刀是很坚固耐用的,但不足之处就是重心欠佳,首接借鉴洋式军刀,刀柄短致使军刀重心偏向刀尖,有利于刺但不利于砍或者劈。”

“作为骑兵专用马刀,其一米的刀长,也导致在下马作战时不够灵活,且佩戴位置与骑枪刺刀挨得太近,影响使用。”

“我提议我们的新式马刀全长控制在95厘米,刃长80厘米,柄长15厘米,重量1.1kg,宽度在3.8厘米左右,厚度0.3厘米,这个长度虽比32式甲型刀短,却比乙型刀长,而且我们也要采用好钢锻造。”

之所以不过长的设计,是因为还要考虑马上作战的便携性。~2`芭\看′书+旺` ¢追¨最.新`璋?节`

此外,雪枫刀带有护手圈,能有效保护使用者的手部,日军32式马刀护手前部呈碗形,还有个皮环套在食指上,防止劈砍时脱手。

重量上雪枫刀刀身轻薄,能减轻骑兵负担,同时借助战马冲力可劈出致命一击,日军32式马刀在设计上更注重整体的坚固性和耐用性,相对来说重量稍重一些。

但有一说一,检验一支骑兵队伍厉不厉害,并不能光从武器装备来看待,还需要战术素养。

就42年洪泽湖地区的沙山集骑兵遭遇战中,我们的骑兵团之所以打出那样的超强战绩,除了雪枫刀的确是神兵利器外,主要还是结合了苏联哥萨克骑兵战术,所以也被称为红色哥萨克。

另外,当时许多骑兵班长、排长,都是老干部,精兵、利刃,再加上专业战术和顽强意志,这样的队伍怎能不强悍!

首长赞同道:“不错,我们在武器上要扬长避短,学习别人优点而改进不足,在战术上更应该如此,苏厂长,都说你是多面手,名不虚传呀!”

“首长过奖了,除了长度、厚度和重量,我们的马刀血槽要深厚,刀格与柄可以用斜纹铜皮或者牛皮之类包裹……

当敲定一系列参数后,接下来就是着手打造了。

正好根据地有一批精钢没有使用,为的就是备用这种特殊武器的应急生产,现在就用在新式马刀上吧。

首长、苏卫、孙铁锤,还有水窑所有的锻工大师都被召集过来,全都动手操作,分工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