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钮祜禄氏”家族在大清朝可是一个很大、很古老的姓氏。清朝时期编撰的《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里面有关于这个姓氏来源的详细记载。这本书里记载说,“钮祜禄氏”是满洲人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是女真时期就有的一个姓氏。这本书里面还记载说,“钮祜禄氏”原来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山区。
“钮祜禄”,在满语里原本的意思是一种凶猛的动物——“狼”。“狼”是满族的先世女真族崇拜的最为重要的图腾之一,女真人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曾几度变化:辽代称“敌烈氏”,金代称“女奚列氏”,元代称“亦气烈氏”,明代开始称为“钮祜禄氏”。
说起来,“敌烈”原本是辽、金时期游牧于今蒙古国东部克鲁伦河下游的一个中国古代游牧部族,亦有迪烈、敌烈、敌刺、敌拉、迪烈、迪烈德、迭烈德、达里底得等翻译名称。
敌烈部分布在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下游南北,西接鞑靼(阻卜),东邻乌古,内分八部,故又被称为敌烈八部。以游牧、渔猎为业的敌烈部可能来源于北朝时的地豆于部。敌烈部与其姊妹部落乌古部并称为契丹北边大部。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神册四年(919年)征服乌古部后,敌烈部于天显五年(930年)降辽,此后叛服不定。统和十二年(994年),辽圣宗命萧绰与萧挞凛经略之,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绰在敌烈诸部建立镇州、防州和维州三城以镇胁敌烈诸部,并西捍鞑靼。此后,敌烈部方才真正臣服辽朝。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年),置乌古敌烈部都统军司。寿昌二年(1096年),又将敌烈、乌古部迁于乌纳水。金朝灭亡辽朝后,耶律大石率余众西迁中亚,敌烈部亦有一部分随其西迁,余部降金。金朝后将敌烈部同乌古部东迁至庞葛城(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其后,敌烈部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敌烈部之名也再不见于史书——代之而起的,是“女奚列氏”这个庞大的部落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