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和珅:二号人物 > 第43章完结

第43章完结

乾隆皇帝接到和珅的奏折,见海宁弹劾李侍尧的奏章句句属实,恼怒非常,命和珅把他带回京师治罪。?白.马`书+院- ?首?发!和珅有意置他于死地,几经审问,和珅上奏:“拟斩监候,夺其爵以授其弟奉尧。”后又建议将李侍尧“斩立决”。乾隆皇帝感念他曾屡立战功,又颇有才干,不忍心就这样把他杀了,就不批准“斩立决”的决议,让和珅等人再行商议。有江苏巡抚闵鄂元领悟了乾隆皇帝的本意,上书奏请道:“侍尧历任封疆、干力有为,请用仪勤议能之例,宽其一线。”乾隆皇帝遂判李侍尧“斩监候”,将他囚禁在刑部大牢之中,籍没了他的家产。和珅虽然没有达到将李侍尧斩首的目的,却向乾隆皇帝展示了自己办事的才干,可谓不虚此行。

第二件事情是创建“议罪银”制度。

乾隆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帝王,但到了晚年逐渐糊涂起来。这大概是中国帝王普遍的规律。他渐渐喜欢追求泱泱大国的皇家气派和豪华场面,却又要示人以严谨勤俭、爱民如子的明君形象。?1\3?x!s!.~n¨e`t·想奢华,又怕人家说他挥霍;欲享受,又不想被人说贪图享乐。和珅为乾隆皇帝想了许多敛财的办法,甘心情愿地替乾隆皇帝背上奢侈的“黑锅”。他们之间好像形成了默契,乾隆一旦在朝堂上下令不要铺张,和珅便在下面怂恿督促地方官员、各地富商们加紧捐贡。在和珅的主持操办之下,只一年内务府就扭亏为盈,国库中的银子也多了起来。在替乾隆敛财的各种方式中,最重要的是和珅创建了“议罪银”制度。

“议罪银”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您要犯罪了,您拿一笔钱交到皇上这儿,然后皇上一看,本来应该流放你十年的,算了,流放你三年,您把钱交我这儿就行了。

这个“议罪银”制度好吧?您敢说您的一生不犯错误?和珅出了这么一招怎么样?所有的大臣还没犯罪呢,先把钱交给皇上——皇上,这是我的钱,我存这儿,将来我犯错的时候将来从这儿直接勾。您就甭朝我要了,我都先存在您这儿了。·丸?夲~鰰,颤¢ ¨冕′费.阅_黩?

这个“议罪银”制度好吧?“议罪银”实际是您将来犯错误的时候用的银子。这个议罪银有数吗?在乾隆朝,谁出的主意这事就归谁办。谁出的主意?和珅出的主意。

所以所有的大臣如果想交“议罪银”的话,就都要交到和珅这儿。这就等于是和珅给皇上创立了一个私人小金库。这金库里的金子、银子皇上不知道有多少,其实就连和珅自己也不大清楚,他只是知道小金库里面的金银多了去了。

通过“议罪银”制度得到的巨额银两,有85%供皇帝个人挥霍,不入国库。这点儿钱除了乾隆皇帝使用就是和珅使用。您想想,在后来嘉庆皇帝抄和珅家的时候,怎么抄了那么多东西呀——就是这儿的钱啊,都是大臣们交给他的。

钱有了,但是这个钱轻易还不能花,还得留着。所以和珅经营了内务府,一年就扭亏为盈,原来内务府可是一点儿钱都没有了。从这一点上看,和珅的办事效率还是非常高的,本事还是非常大的。和珅这一招,只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内务府就扭亏为盈了,内务府的钱就有了很多。皇上一看,和珅你牛啊,行,户部尚书的职务给你了——和珅就是这样当上户部尚书的,就因为他创立了议罪银制度。

这个“议罪银”制度对乾隆皇帝是个好事,对官员们的前程是个好事,但是对老百姓呢?咱们真不敢恭维。俗话说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看来,这个“议罪银”制度真不是一个好的招数,真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它会导致官场腐败,官场恶化。

第三件事情是安排乾隆皇帝南巡。

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曾经到过江南六次,康熙皇帝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而根据《清史纪事本末》记载,乾隆皇帝继位不久,听说苏州的景色美如天堂,便很想去江南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