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
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贵州、湖南爆发由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吴半生(本名吴天半)等人领导的苗民起义。起义的苗民提出了“逐客民(指满、汉族地主和官吏)、收复地”的口号,以“穷苦人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为号召,各地苗、汉、土家族人民奋起响应,起义势力很快发展到黔东北、湘西及川东三省接壤的广大地区。同年二三月间,清政府调遣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率领七省兵力十余万人,分路镇压。起义军以“敌有万兵,我有万山,其来我去,其去我来”的战术,四处出击。
此时的和琳正从西藏凯旋而归,在路过邛州时,得知义军已经攻打到秀山,和琳不顾风尘仆仆,马上投入战场,击败义军;又与福康安通力合作,连下义军七十余寨。不仅如此,和琳还身先士卒,率军生擒义军领袖吴半生。乾隆皇帝又因此加封和琳为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