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和珅:二号人物 > 第74章完结

第74章完结

最后乾隆皇帝没办法,教训曹锡宝说:“你曹锡宝就是公报私仇,甭说刘全那儿没有你说的这事,即使有也是应该的。.k¢a′k¨a¢w~x¢.,c·o*m¢办多大事,和珅得陪我办这个事,和珅该办的事,在北京该办的事都得刘全去办,超点儿制怎么了?得罪你了?应该的。”最后,曹锡宝弹劾不成,自己反被革职。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纪晓岚与曹锡宝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当曹锡宝要弹劾和珅的时候,纪晓岚虽然为朋友担心,但也仅仅是以宋人的《咏蟹》诗相赠:

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现在弹劾和珅,恐怕时机不够成熟。但曹锡宝没有听从纪晓岚的告诫,毅然上书,弹劾和珅。结果乾隆大怒,要将曹锡宝治罪。此时的纪晓岚再也不像上次救卢见曾那样,尽心为朋友出力,而是在乾隆皇帝面前竭力表白,声称自己毫不知情。结果由于他表现得过于露骨,反而使乾隆皇帝认为纪晓岚正是幕后指使者。

由此,我们再一次看出,纪晓岚绝对不是敢真正与和珅斗智斗勇的人群中的一员。′衫/巴·看′书¢罔. .吾?错-内?容^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下,纪晓岚所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尽力不与和珅同流合污而已。

为弹劾差点丢了性命

敢真正与和珅斗智斗勇的人除了“烧车御史”谢振定和御史曹锡宝之外,还有一位,就是礼部侍郎尹壮图。

说到尹壮图,我们还要先从和珅创设“议罪银”制度谈起。

和珅在乾隆一朝,对朝政的最大的改革也许就是设立了“议罪银”制度:犯罪的官员据此可通过交纳一定的银两来代替惩罚,依旧高官得坐,骏马得骑;甚至有些巴结讨好的官员,即使没有犯错,也会先交上几万两银子,为日后未雨绸缪。这一制度深为乾隆欣赏,为他带来了无数的白银供他挥霍不说,和珅自然也从中得到了极大的益处。然而,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这一制度提出了异议,这个人就是礼部侍郎尹壮图。

尹壮图,字楚珍,云南昆明人,生年不详,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考中进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入阁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x~x,s/w!k_.¨c¨o·m!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他上书乾隆皇帝,向乾隆皇帝直言“议罪银”制度为朝廷带来的不利。关于这件事,《清史稿》中有详细的记载:

高宗季年,督抚坐谴,或令缴罚项贷罪,壮图,以为非政体,五十五年,上疏言:“督抚自蹈愆尤,圣恩不即罢斥,罚银若干万充公,亦有督抚自请认罚,若千万者,在桀骜者借口以其饕餮之私,即清廉者不得不望属员之倾助,日后遇有亏空营私重案,不容不曲为庇护,是罚银虽严,不唯无以动其愧惧之心,且潜望玩具之愈,请永停此例,奴才具平常者,或即罢斥,或用亲职,毋须再膺外任。”

他上书说:“各省督抚大员犯了过失之后,蒙皇恩浩荡,不立即革去他们的官职,只罚他们若干银两,以示惩罚,也有一些官员自愿交纳罚金,对于那些多行不法的官员来说,这无异于为他们的行为找到了借口,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继续胡作非为。即使那些清正的官员,也因为得到了下属交纳的银两,如果遇到有府库亏空等案件,也不得不为下属包庇恶行。所以,罚银的制度虽然很严格,却非但不能令官员们羞愧,反而容易滋生他们的不轨之心,请求皇上永远废除这一制度。”

乾隆皇帝接到奏折后,大为不悦,下诏书说:“壮图既为此奏,自必确有见闻,今指实覆奏。”皇帝的意思是让尹壮图指出他们所说的事实何在。《清史稿》中还收录了尹壮图回复上谕的奏折:

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培养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请旨简派满洲大臣同往各省察查望。

这实际上是对和珅执掌大权十多年以来,贪污营私,贪赃枉法,造成全国各省银库亏空的指控,请求皇上能否派出大臣下去调查清楚。

乾隆皇帝看了以后更加气恼了。尤其是尹壮图在奏折中提出的“调查的官员要秘密查访”,更是让和珅也愤恨不已。和珅对乾隆说:“尹壮图所谓的密访实在是不成体统,不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