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冷繁衍至今。
[12] 聂斯托留派在东方流行起来,凭借的是东方的亚述教会。东方的亚述教会使得萨珊波斯的一些皇室成员,以及其后成吉思汗的亲属改信了基督教。东方一性论基督徒拒绝承认查尔西顿信条,他们成立了埃及科普特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因其成立者名叫雅各布斯·巴拉迪乌斯,也被称作雅各比派)和埃塞俄比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和犹太教发展了特殊的联系,他们创作了《列王荣耀记》一书,来纪念所罗门国王和示巴女王的结合。他们的儿子“犹大之狮”曼涅里克国王带着约柜回到埃塞俄比亚,据说约柜现在被放在阿克苏姆。这种联系其后创造了以色列人(贝塔以色列人)、法拉沙人、黑埃塞俄比亚犹太人,他们从4世纪开始就生活在那里,直到1984年以色列将他们空运回国。
16 拜占庭的衰落:波斯入侵
公元518年—公元630年
查士丁尼和舞女皇后:拜占庭的耶路撒冷
公元518年,查士丁尼三十五岁的时候,他的叔父査士丁刚登上王位,但查士丁尼发现自己才是东罗马帝国的真正掌权者。那位年老的皇帝查士丁是来自色雷斯的目不识丁的农民,他把一切国家事务交给自己聪明的侄子彼得打理,彼得后来更名为查士丁尼。[1]查士丁尼不是大权独享的。他的情妇狄奥多拉(Theodora)是蓝色赛车队一名驯熊师的女儿,她在满身汗味的赛车队员、声名狼藉的浴池以及君士坦丁堡竞技场血腥的熊坑中被抚养长大。狄奥多拉早年是一个脱衣舞女郎,据说她的体操才华可以使其同时满足三个男人。她表演的节目使自己像展翼之鹰一般躺在舞台上,然后,男人们像一群鹅叼啄谷粒般地亲吻“这朵热情的花朵”。毫无疑问,这位皇室史学家对这些情色描写有夸张的嫌疑,他肯定是厌倦了每日歌功颂德的工作,才写出这么极端的文字。不管真相如何,查士丁尼发现他难以抗拒狄奥多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为了和她结婚,查士丁尼决定修改法律。尽管她的诡计多端使查士丁尼的生活变得复杂,但是狄奥多拉也磨砺了查士丁尼原本缺乏的意志力。在尼卡暴乱中,当查士丁尼几乎失去君士坦丁堡并打算弃城而逃时,狄奥多拉告诉他,她宁愿身着帝王紫袍而死,也不肯如凡人一般苟活,最后她调派将领屠杀了叛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