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百年功罪 > 第21章完结

第21章完结

这个最初的中国,是秦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建立的。`天/禧`晓^说!蛧_ ¢已+发^布?最/芯′蟑^劫′可以说,没有侵略战争就没有"新中国"。秦灭六国之后,又北逐匈奴,南定闽越,加上其他如建立中央集权,改封建为郡县,使书同文、车同轨等政治、文化措施,扩大和确定了中国的疆域。从这时候开始,再叫"中国"是"中原黄河流域一带"就不对了。中国的疆域,基本上应以秦朝的疆域来划分。凡秦朝的版图之内,都叫中国。对于侵略者和征服者的秦国而言,它入主中原,建立了莫大的功业;对于占中国绝大多数面积和人口的其他各国而言,当然也包括原地理意义上的整个"中国"的人民,都当了"亡国奴"。说得不好听一点,做"中国人"的代价就是当亡国奴。本来你我都是好端端的齐国人、楚国人、赵国人……,忽然一下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大伙儿都得当"秦国人",这不是亡国奴是什么?

我们今天称中国的主体民族为"汉族",称中国语文为"汉语"、"汉字",海外称中国城为"唐人街",都是借用历史上两个强盛朝代的国名。但中国在国际上公认的正式国名却是"秦"——"China"(秦"Chin"加专指阴性的后缀"a")。*求?书^帮¨ ·芜¢错^内-容!《汉书·西域传·注》:"(西域)谓中国人为秦人,习故言也。"这个称呼又由西域传至欧洲。秦朝仅十五年而亡,但"秦人"历两千多年咱们还在做。如今谁还记得,你是楚国人还是齐国人还是韩国人的后代?只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而国际上则依然"习故言",称我们为"秦人"。

汉:中国主体民族的形成期

汉代继承了秦的政治遗产,会前朝各国文化、血统于一炉而形成汉族。以后,中国又在对外族的相互征伐中,依次融入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的血统。史家一般都认为,中华民族不应以血缘划分,而以文化脉络为依据。这是对的,虽然仍有些问题会纠缠不清,毕竟建立了一个大体上清晰的坐标系。什么是"中国人"?你加入进来,接受中国文化,你就是中国人。这之前,或者你又退出去了,你就不是中国人。而"加入"的方式,无非是我征服了你,或者你征服了我。

西汉王朝从秦朝的版图起步,在汉宣帝时扩展到全盛时期,领土包括今日的北朝鲜,越南的绝大部;但今日的青海,西藏,台湾,海南,内蒙的绝大部,甘肃、四川、云南的一部分,尚未纳入中国的版图。/萝·拉+暁/说! _首.发^今日新疆一带,是西汉王朝与匈奴争夺的势力范围,称"西域",有小国数十个,宣帝时始设"都护府",将其归为中国的藩属,不算中国本土;中国政府除了不让它们被匈奴收买以形成对汉的威胁,基本上不能行使行政权力。两汉凡四百一十年,西汉设都护府六十五年,东汉班超出使三十年(其中二十一年忙着重新征服),其余三百多年中国对西域完全不能控制。一些史书将西域纳入汉朝的版图是讲不过去的。

中国的第一个心腹大患是北方的匈奴,长城便是明证。但长城最初并不是专门用来对付匈奴的。作为防御外国入侵的一种手段,先秦各诸侯国之间也修建过长城。目前可以推断的最早的一段长城(当时叫方城),是春秋时在现今河南省境内,全长近一百公里,大致为南北走向。战国时代,楚长城绵延在秦楚、楚韩、楚魏边境;齐长城则修建在齐国的南方,显然是为了防御南来之敌;魏长城也基本是南北走向,以抵挡秦国;秦长城主要用来防御西戎与匈奴;赵长城有一小段约不到八十公里建在南边以防御魏国;燕长城也有约一百公里在南边以防赵国;赵、燕二国另有绝大部分的长城修建在北方对付匈奴。"匈奴"最早正式见于中国史籍是战国赵孝成王初年,赵国大将李牧镇守北方,屯兵于代郡雁门一带以防匈奴。秦统一(建立)中国后,一方面大肆补修长城以御匈奴,一方面又"自毁长城"以夷灭原先各国的分界。秦朝覆灭的直接原因的之一,便是修长城修得走火入魔,激发民变,旧的各国贵族势力乘机而起。

汉王朝接手中国,与匈奴开始了漫长、反复的打交道过程。其中包括征战、和亲、屯防、通市、休战、再战……直至呼韩邪单于"归藩",入朝迎娶汉室宫女王昭君为止,前后凡一百七十年。归藩也就是俯首称臣,成为中国的附庸,或曰"保护国",但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单于的地位在诸侯王之上。归藩的也仅是靠近中国的部分,即所谓"南匈奴";漠北的北匈奴与中国反而渐行渐远,连附庸关系都谈不上。匈奴建立的是游牧军事政权,故其疆域模糊不定,大约在今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