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词也没造出来。"国"字的出现,就是从封地开始。
事物都有个起源,国家也不例外。早期的"国",大多是部落和城邦,是一些相对独立、互不隶属、彼此间没有明确界线的群落。一个部落的首领特别优秀,经济发达,军事强大,能够一呼百应,号召其它部落协同征战、开发,于是成为各部族的共同首领。中国远古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大抵属于这一类。那时的"皇"和"帝",绝不是后来秦始皇所定义的"皇帝",没有无上的权威,地位也不稳定,职务更不能世袭,顶多只相当于"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一王朝--夏的建立。
夏向比较像样的国家形态迈进了一大步,如果它确实存在过的话。它在率领各部族治水的过程中赢得了崇高威望和地位,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政权力系统,有了分工管理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再也不象从前,一个首领既要开发农业,又要设计房屋,还得发明医药,能文能武,整个一百事通。夏的首领称为"王",按照现在的词义理解,王比帝要低。但事实上,夏王朝的王,比以前的任何一位"皇"和"帝"地位高多了。他再也不需要下田耕作,只顾发号施令,聚敛和享受财富,大量使用奴隶。更重要的是,王位是可以世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