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绝版恭亲王 > 第13章完结

第13章完结

其实,惇亲王奕誴本来是最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因为他才应该是道光皇帝的“长子”。′狐\恋.文,血? ?已′发^布·最~芯-彰,节-在奕誴出生之前的两个月,道光皇帝刚刚失手踢死了长子,而次子、三子均在2-3岁时早夭。当时,后宫有两位嬪妃祥贵人(惇亲王奕誴之母)、全嬪(咸丰皇帝奕詝之母)都怀着身孕,按预产期的测算,祥妃最早生产,即日后的惇亲王奕誴将成为道光皇帝的四子,也即存世的长子。根据野史的说法,全嬪很有心计,她收买御医偷偷配了催产药,实行“计划生育”,终于抢在祥妃之前,生下了皇四子奕詝(咸丰皇帝)。六天后,奕誴(惇亲王)来到人间时,却发现已经有人加塞了,他只好成为皇五子。再一年后,道光的另一妃子,早夭的次子、三子之母静妃生下了皇六子,即日后的恭亲王奕訢。

老妈“抢跑”的结果,令奕詝(咸丰皇帝)备受早产的煎熬,体质很弱,加上成年后纵欲,结果在年仅30岁时即病逝,只留下了一儿(同治皇帝)一女。

迟到的五阿哥奕誴(惇亲王)在16岁那年(1846年),被父皇道光下令,过继给八年前已经去世且无子嗣的惇亲王绵恺。/秒/蟑^踕/暁¨税?枉_ .追?醉~薪¢漳/截\绵恺是道光的三弟,因性情粗疏,不断犯错,爵位就不断在亲王、郡王间上下。奕誴过继后,被封为惇郡王。这年正好是道光65岁,他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奕誴就算是出局了。据说,奕誴出局,不仅因为长得丑,没有天子相,而且大大咧咧,不好读书,十分粗俗。

大大咧咧的奕誴,接了大大咧咧的惇亲王绵恺的爵位,倒也是相配。日后,老四奕詝(咸丰皇帝)即位,将老六奕訢晋升为恭亲王,并将恭亲王和惇郡王都安排在中央工作,实际上已经突破了亲王们不可兼军机的祖制。当了中央领导人的惇郡王奕誴,依然不改散漫的习气,如同他那位嗣父绵恺一样,不断“失礼”,不断被痛责,因此在1855年丢了郡王爵位,降级为贝勒,撤销一切行政职务,下放到上书房学习班改造。估计是学习班教导有方,一年后奕誴捡回了郡王的爵位,数月后又成功晋级为亲王。

偶尔露峥嵘

这位惇亲王的脾气,与严谨的恭亲王截然不同。据说,他在大夏天时会手持大蒲扇,光着膀子在什刹海边纳凉,和下人们也不讲究规矩,很有平民色彩,北京城因此留下不少关于他的民间传说。`天/禧`晓^说!蛧_ ¢已+发^布?最/芯′蟑^劫′

虽然因为妈妈的肚子而错过了皇位,但这位王爷并没有对政治彻底死心,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有权力的直觉的。除了当着恭亲王、肃顺的面说肃顺要被杀头之外,他在几次政治风波面前,都有着看似匪夷所思的表现。野史记载,惇亲王经常嘲弄慈禧太后,有一次,慈禧想把自己不喜欢的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废位,惇親王当时负责宗人府,坚决反对:“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大清国的规矩,只有皇后过门才是从国门“大清门”抬入的,慈禧本人是“二奶”出身,嫁入皇宫时没有任何仪式,因此终生耿耿于怀。

正史上记载,1884年甲申易枢,就是这位惇亲王和恭亲王合唱双簧,在讨论对法国作战方案时,兄弟俩却大谈当年十月为慈禧祝寿进献之事。一同觐见的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觉得他们“极琐屑不得体”,并在日记里感慨:“天潢貴胄,亲藩重臣,识量如此!”而这,或许正是恭亲王在惇亲王的配合下,故意以“极琐屑不得体”来主动获咎,给所有人,尤其是老七、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的上台提供一个机会。

可以说,在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和恭亲王辅政的“一国两制”中,这位“粗俗”、“散漫”的惇亲王,成为在太后与恭王之间的另一个平衡物。而恭亲王在其执政生涯中,得到了这位比他大一岁的五哥的特殊协助:口无遮拦的惇亲王,是慈禧相当忌惮的人物。

惇亲王家似乎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折腾点令全国乃至世界刮目相看的动静。惇亲王有三个儿子:载濂、载漪、载澜,在义和团–-八国联军动乱中,这三兄弟都是义和团的幕后推手,而尤以老二载漪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