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绝版恭亲王 > 第48章完结

第48章完结

全国上下抗俄热情高涨,倒霉的崇厚一回国,就被逮捕,从重判处死缓(斩监候)。,墈_书¢屋·晓/税·罔- \更`芯·嶵?筷¢中俄关系急降到冰点。感到颜而扫地的俄国,一方面在伊犁地区大举增兵,尤其是增强炮兵,另一方面派出大量军舰,巡弋渤海和黄海,摆出可能攻击华北腹地的架势,战争风云笼罩中国。

大清政府则一方而派遣经验丰富的驻英公使、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出使俄国,一方面积极备战,左宗棠亲自率军屯驻哈密,随带棺材,以示必死的决心,做好了和战的两手准备。

第二十六章 日本趁火打劫

【 何如璋认为,与“如无赖之横”的日本是不能谈友谊的,日本人“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然后就是台湾。“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今日弃之患更深也”,不必担心与日本动武,该出手时就出手。】

中俄局势一触即发之际,东海再度告急:1879年3月,日本明治天皇下令,将琉球撤蕃置县,琉球王必须移居东京。琉球问题到了图穷匕首见的地步了。~d¢i.y-i,k¨a*n~s\h~u-.+c′o+m?

中日《北京条约》签订(1877年)后,日本就屡屡要求琉球废止“对中国朝贡而派遣使节及庆贺清帝即位等惯例”,废止藩王接受中国册封的惯例,撤销在福建的琉球馆,贸易业务概归厦门的日本领事馆管辖,琉球今后与中国的所有交涉,一律交由日本外务省处分。琉球国王一边与日本软磨硬泡,一边向中国求援。负责对琉球联络的闽浙总督何王景、福建巡抚丁日昌,在转呈琉球国王咨文的奏折中,认为琉球“地瘠民贫,孤悬一岛,本非边塞扼要之地,无捍御边睡之益,有邻邦酿衅之忧”,对中国并没有大的利益,只是考虑到琉球已经“恭顺”了数百年,“何忍弃诸化外”,如果对琉球的求援“拒之过甚”,那么列强可能会认为中国不能庇护属邦,这将引起属邦的离心离德。根据他们的建议,大清中央命令即将上任的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到达东京后立即就琉球问题与日本交涉。

何如璋敏感地意识到日本终将成为中国的大敌,其之所以多年来一直不敢吞并琉球,就是因为忌惮中国的反弹,“欲俟我不与争而后下手”,如果中国不能旗帜鲜明地表态,“日人或惴我为弃琉球,疑我为怯”。_晓*税?C^M¨S~ ,唔^错¢内!容\而目前日本“国小而贫,自防不暇”,应该趁此机会据理力争,甚至教训一下日本。何如璋认为,与“如无赖之横”的日本是不能谈友谊的,日本人“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而且,琉球靠近台湾,日本如果将琉球改设郡县,就可以成为侵略台湾的前进基地;而琉球人因得不到中国的支援,也可能“甘心从敌”,琉球人本就“习劳苦耐风波”,“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陲,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因此,他认为,争夺琉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卫台湾,“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纾,今日弃之患更深也”,不必担心与日本动武,该出手时就出手。

何如璋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派遣军舰,盛陈兵威,表面上是前往琉球质问,实质上要“示日本以必争”;中策是据理言明,约琉球令其夹攻,“示日本以必救”;下策是与日本反复辩论,或援外国公法(国际法)以相究责,或约各国使臣与之评理。李鸿章及中枢机构经过反复权衡,决定采用何如璋提出的下策。在朝廷而言,此时百废待举,在琉球问题上采用敷衍拖延,实在也是有难言之隐。

得到国内的指示后,何如璋即开始对日交涉,但他的态度还是十分强悍,在照会中写道:“今忽闻贵国禁止琉球进贡我国,我政府闻之,以为日本堂堂大国,谅不肯背邻交,欺弱国,为此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日本政府认为,这样的照会是一种“假定的暴言”,深深地伤害了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的感情,要求何如璋当面道歉,否则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