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矿调整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政府“调整”民营工矿 企业的机构。?求-书¨帮~ \冕.肺+粤~渎`1937 年 9 月成立。初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第三部,1938 年 1 月改 为“工矿调整处”,隶于国民政府经济部。在“调整”口号下,吞并民营工 业,扩大官营工业。采用“接管”、“加入股份”、“共同经营”、“统筹 办理”等方法,对原有或新设的民营厂矿进行合并改组。限制了民营工业的 发展、加强了国家官僚资本在工业上的垄断地位。
中国国防设计委员会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的国防秘密研究机 构。外称“三元巷 2 号”。1932 年 11 月 1 日在南京建立。委员约 50 人,为 社会上学术界知名人士。设秘书厅、调查处、统计处等,主要任务为调查研 究、统计、设计国防设施。工作范围原定为军事、国防、文化、经济及阿政、 原料及制造、运输及交通、人口上地及粮食、专门人才等 8 部分。^求?书¢帮` !哽.芯-最/快.由于人力 和财力的限制,实际只注意了有关国防经济的工矿、交通、粮食、经济财政、 专门人才 5 项,还对定为抗日最后根据地的西北和西南地区进行了总体调 查。1933 年末,增设矿室、冶金室、电气室 3 个技术试验制造室。1935 年 4 月,更名为*中国资源委员会。
中国最高国防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政府景高决策机构。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中央决定暂停中央政治会议,另开最高国防会 议,党政各部首长均参加,每周开会两次,由汪精卫任主席,张群任秘书长。 1939 年 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设置最高国防委员会,统一指挥 全国党政军各个方面并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职权。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国民政府五院、军事委员会各部及各部队均直属该委员会。由蒋介石任委员 长,“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进 一步集中了权力,强化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洽。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简称“中美合作所”。*晓_说~C¨M^S. ,耕′薪′蕞¨哙`美国海军和国民政府联 合设立的特务机关,1943 年 4 月 13 日在华盛顿签订协议,7 月 1 日在重庆成 立。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统局长戴笠任主任,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战 略处处长梅乐斯(MiltonMiles)任副主任。下设内勤、外勤两部和若干小组。 该所一方面计划在中国沿海及沦陷区建立水雷爆破站、气象报告站、情报侦 察站、电讯侦译站等,从事破坏日军军事设施和日本在华工矿、仓库等工作; 更主要的是由美国提供大量物资,包括美式刑具,在江南一带招募训练忠义 救国军 10 个大队,并在重庆磁器口的白公馆和渣滓洞设立庞大的集中营,逮 捕、残杀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45 年 11 月撤销。
中国抗日战争正百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正规军对日正面 作战的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了 *2 全面抗战。1937 年 8 月,国民 政府召开国防会议,制定战争指导方案和颁发全国战斗序列,决定依靠现有 军队(陆军 191 个师另 56 个独立旅、海军 66 艘舰逛、空军 305 架飞机), 多线设防,节节抵御,逐次消耗敌人,以空间换取时间,以待国际形势变化, 求得最后胜利。正面战场一度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但是,由于国民党惧 伯人民力量壮大,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战略,再加上军政腐败,至 1938 年 10 月,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于敌手。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 无力再在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遂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汉在湖北西部、湖南、广西南部、广东北部等地保持 军事上的压力。此时国民党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除使用部分兵 力对日军进行局部战役外,大部分军队处于“避战”状态,而用精锐部队包 围、封锁陕甘宁地区,并先后发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