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诺夫(BacИЛИЙМИхаЙЛовИчБаДа1895—1971) 苏联将领。^衫+叶·屋\ ·已?发-布¨罪′辛*璋*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入沙俄军队。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 和红军。参加国内战争。二十年代在保安部队中任团长、师长兼政委。1934 年毕业于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速成班。1941 年出任坦克师长(上校衔)。 苏德战争爆发后率部参战。1942 年获坦克兵中将街,任坦克军长。翌年升任 近卫坦克第四集团军司令,参加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第聂伯河右岸乌克 兰、利沃夫-桑多梅日等战役。1944 年受重伤后,调任坦克和机械化兵军训 部长。战后曾任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军事院校部部长。1953 年退役。
巴多里奥(PietroBadoglio,1871—1956)意大利将领。早年曾参加侵 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896—1897)和意土战争(1911—1912)。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任军长和陆军副参谋长。1919 年任陆军参谋长。政治上属保守的 君主主义派。墨索里尼掌权后一度离开军界,任驻巴西大使。_x¢i\a·o_s/h_u/o?g*u.a′i`.!n~e`t\1925 年被召回 出任总参谋长,翌年获元帅衔。掌握军权,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1928— 1934 年兼任利比亚总督。1935 年又兼任东非高级专员和东非意军司巴多里奥 令,任内策划并指挥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曾施放毒气屠杀平民。1936 年 7 月侵占埃塞俄比亚后任总督,并受封为亚的斯亚贝巴大公。第二次世界大 战前夕,一度与法国军界保持秘密接触,反对在地中海与英国发生对抗,对 武装干涉西班牙也持某种保留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反对意大利过 早卷入战争。1940 年春起转而支持墨索里尼,积极备战。同年 6 月起领导新 建立的最高指挥部,指挥意军对英法作战。1940 年 10 月策划和发动入侵希 腊的战争。因屡遭惨败,于同年 12 月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此后退隐。1942 年底,在意军事失败和国内动荡局势下,开始与国王及反墨索里尼分子建立 联系。1943 年 7 月 25 日,墨索里尼被捕后被任命为首相。对内力图稳定局 势,进行小规模清洗法西斯官员;对外作出继续作战的姿态,同时秘密与美 英接触。_l!o*v!e*y!u?e¨d?u.._n!e.t¨1943 年 9 月 3 日在卡西比莱(Casibile)与盟国签订《短期停战协 定》。8 日协定正式公布后,德军大举入侵,不积极组织抗击,却与国王南 逃。29 日与同盟国签订《长期停战协定》,并于 10 月 13 日向德国宣战。1944 年 3 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同年 4 月第二次组阁,吸收共产党人加入政府。 6 月罗马光复后辞职。著有《1936 年的埃塞俄比亚战争》、《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的意大利》。
巴甫连科(rpAhpeeBaBeHko,1899—1951)苏联作家。1920 年加入俄共 (布)党,并从事党政工作和报刊杂志工作。参加*苏芬战争。苏德战争爆发 后,为《真理报》和《红星报》随军记者,并任苏联作家协会保卫委员会主 席(1942—1943)。其间创作大批政论和小说,汇编入《勇敢的道路》和《人 民的复仇者》等文集,起了鼓舞军民抗击侵略者的斗志。战后写作的长篇小 说《幸福》和电影剧本《宣誓》、《攻克柏林》等反映卫国战争的力作尤为 著名。
巴甫洛夫 ①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1897—1941)。 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沙俄军队。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 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8 和 1931 年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军事 技术学院速成班,曾任骑兵团长、机械化团长和旅长。1936—1937 年参加* 西班牙内战,任坦克旅长。返国后,1937 年 11 月出任装甲坦克部部长,后 参加*苏芬战争。1940 年 6 月起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同年 7 月易名西部特 别军区)司令。1941 年获大将衔。苏德战争爆发后,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因 指挥重大失误,同年 7 月 1 日被解职。不久被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