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 苏德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白俄罗 斯战役的组成部分,1944 年 7 月 18 日至 8 月 2 日,由*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实施。!7!6\k+s′./n¨e?t\*明斯克战役后,该部苏军从南北两面迁回布列斯特筑垒地域,7 月 2Q 日强渡西布格河进入波兰境内,24 日解放卢布林,28 日围歼布列斯特德军集 团,然后在华沙以南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登陆场。苏军推进约 260 公里, 其前锋进抵华沙近郊,波兰东部获得解放,并为尔后进攻华沙-柏林方向创造 了有利条件。
旧金山会议 制定*《联合国宪章》的国际会议。1945 年 3 月 5 日,根 据*雅尔塔会议决议,由美国代表中、美、英、苏四发起国(法国拒绝作为发 起国),邀请*《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和参加国,于同年 4 月 25 日—6 月 26 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50 个国家的 282 名代表出席。苏、美、英、中 四国代表团团长为莫洛托夫、斯退了纽斯、艾登和宋子文。会议一开始,苏、 美即在会议主席邀请波兰和阿根廷与会等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后决定由四 发起国轮流担任大会主席,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被列为联合国创始会员 国,苏联关于邀请波兰政府参加会议的提案被否决,美国代表团依靠拉美国 家的多数票使会议通过了邀请阿根廷的决定,5 月 3 日起讨论和制定《联合 国宪章》。′顽¨本`鉮/占* ,哽`鑫_罪.筷\在审议雅尔塔会议关于安理会表决程序问题的建议案时,许多中 小国家强烈要求取消或减少大国特权,反对在采纳安理会建议时用大国一致 原则;苏、美对大国否决权的解释也产生严重分歧。后经苏、美协商,于 6 月 3 日发表《四发起国代表团关于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的声明》,再次强调 当安理会作出决议时需全体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总原则。该声明被采纳, 许多中小国家企图限制或废除安理会审议问题时大国特权的努力来获成功。 会议还就国际托管问题进行了辩沦。中、苏等国坚决主张以独立作为托管的 最终目的,最后得以写迸协议,但协议规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托管理事会 中享有永久席位,却未规定托管地人民的代表参加托管理事会,也没有规定 托管的方式。关于区域性组织问题,经过争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修正案, 即对*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建议案作了若干修改和补充,承认区域性组织包括在 联合国范围之内,承认联合国会员国受到武力进攻时,在安理会采取行动前 有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自然权利”,6 月 25 日,会议基本上根据敦巴顿 橡树园会议所准备的建议案,制定并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和作为宪章 组成部分的《国际法院规约》。?x¨x*i.a,n?g*s+h¢u`..c+o?m\6 月 26 日,50 个国家的代表举行宪章签字仪 式(波兰作为创始会员国,于同年 10 月 15 日补签),当晚会议闭幕。
叶飞(1914—)中国将领。原名启亨。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 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红军闽东独立师政委。抗日战争爆 发后,任新四军团长。1939 年任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指挥,曾率部夜袭浒墅关 直抵上海近郊,火烧虹桥日军机场。后北渡长江,参与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所部参加黄桥、车桥战役, *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旅长兼政委、副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 军区司令员,粉碎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和“清乡”。解放战争时期,任第 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 军司令员、第一政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 年被授予海军上将军 衔。
叶挺(1896—1916)中国将领。字希夷,保定军校毕业。1924 年入莫斯 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参加北伐 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1927 年先后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广 州起义,失败后移居欧洲,与中国共产党失去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 战。1937 年 10 月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即“新四军”), 与*项英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