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汉唐精神:直面历史与经典的13堂课 > 第20章完结

第20章完结

知识分子眼光转变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安史之乱给了唐朝一个教训,告诉他们盛世不可能永远存在。安史之乱一爆发,唐朝的国力迅速衰落,原来处在中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开始被卷入战乱之中,他们的眼光、心态、理想、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身边的小人物,转向生活中的不顺心不随意。下面告诉大家一些数字,说明“安史之乱”对唐朝的伤害有多大,也能够说明为什么唐朝的知识分子的目光心态开始由理想主义、个人主义情怀转向现实主义、民生主义。

大家都知道杜甫的“三吏三别”,但可能大家不太清楚,杜甫写“三吏三别”的时候是安史之乱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安史之乱之前唐朝人口5000万人,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八年以后唐朝人口锐减到1600万。杜甫写“三吏三别”的时候物价飞涨,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的米最贵的地方一斗米是20文钱,杜甫写“三吏三别”的时候一斗米7万钱,当时杜甫的工资是2000钱。当时一只老鼠卖4000钱。打仗的时候没有东西吃,把老百姓的房子推了,往墙上泼水,把土用水涮将之后,剩下的麦秸秆煮来吃。史书记载安史叛军没有军粮,去村里抓人把人杀了尸体上放上盐,设计了一种巨大的石臼,把人从眼放进去磨成粉,说明社会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这样的情况下只剩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在长安做官,老婆孩子放在郊区,隔一段时间就去郊区看他们,冬天回家看望妻子儿女,看到最小的儿子饿死了,作为一个父亲很惭愧,可是从秋天以来就没有收成,到冬天哪里有吃的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