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先秦历史人物(3)
老百姓心里就两件事,要么好好种地要么上战场杀敌人,上学学法律,在法家眼里对老百姓就要看得紧管得紧,对他们要严刑峻法,秦国这种治国方针极其稳固了秦国的政权,把老百姓武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把老百姓的思想都抽空了,要么种地要么打仗,前提是守法。′k?a·n?s?h`u/b`o_y,.,c~o-m·秦国老百姓后来被管得成了除了种地彼此的交谈都很简单,现在夫妻二人丈夫出去上班离开家门时互道再见,秦国人丈夫离开家妻子送丈夫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要好好守法,失法逆令你亡我亡”。老百姓怕政权,也从潜意识中感觉到家庭平安就得听政府的。在这种情况下,吕不韦从邯郸竟敢带着重金,他拿出五百金买礼物到秦国运作这件事。秦国严刑峻法,公开行贿受贿,谁敢呀?为何别人不敢吕不韦敢?而且他竟然成功了,这就是吕不韦超出别人的地方。因为吕不韦是商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在经商过程中,在和人的接触过程中,他可能知道虽然国家法律很严,老百姓都服贴,但上层其实不受法律的制裁,而他们说话就是法律,也许吕不韦不知道当时是人治社会专制社会是中世纪的落后的社会,但他从直觉上感觉到要拿下社会的关键人物,要拿下管事的人物就能成功,民主、法律都是假的,法律对下不对上、治民不治官,吕不韦可能没有这个判断,但直觉感觉拿下秦国最重要的人这件事就成了。-第\一?看?书¨网* +追?蕞*芯¢璋¢劫~他说动的关键人物是个女子,华阳夫人,华阳夫人的丈夫是安国君是秦国的老太子,异人就是安国君的儿子。华阳夫人虽然特别美貌但没有儿子,吕不韦让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干儿子,让华阳夫人说动安国君立异人为太子。吕不韦买动华阳夫人的弟弟说通华阳夫人的姐姐,一起对华阳夫人做工作,华阳夫人同意了。
吕不韦四两拨千斤,他知道无法接触到华阳夫人,就从外围说动华阳夫人的姐姐弟弟。他运作这件事非常冒险,不可知的事情非常多。异人被立为太子,安国君死了之后当了国王,异人能不感谢他吗?异人在当了国王以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享受十万户的租税,丞相是官,文信侯是爵,享受十万户的租税与爵是对应的,官、爵、禄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在秦国都很少见。
在这个过程中,异人当了三年国王就死去了,即位的就是异人的儿子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时13岁,按规定不能亲政,吕不韦辅佐嬴政9年。吕不韦在秦国把持朝政应当在十二三年左右,这期间展示了吕不韦的才华,因为他把秦国的朝政和国事都向前向上发展。!l^a/o′k.a.n·s/h*u+.`c+o!m_这个时间正是秦国灭六国最关键的时刻,秦国已经远远强于六国,但如果不慎秦国内部出现问题就难说了,吕不韦保持了秦国强劲的势头,造成六国一听到秦国可以说是谈秦色变,一个国家根本没有办法和秦国抗衡。公元前230年以后秦始皇势如破竹,十年打败六国,虽不能全部归功于吕不韦,但吕确实是有政治才能、有充足谋略的人。
漫谈先秦历史人物(4)
吕不韦有远见,在他执政期间请了一批文人门客,大家集体写了一部书叫《吕氏春秋》。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不好给它定位,因为这部书里面包括了战国各家思想。汉代时把战国诸家思想定位为多少家?《汉书》上说有10家,在这10家里面有儒、道、法、小说、杂等,《吕氏春秋》被放入杂家,是各家思想的汇合。这部书很长时间不受重视,近些年在咱们挖掘祖国文化的时候发现这部书价值很大。战国的主要学派儒家,到汉朝董仲舒献策独尊儒术,儒术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代代传承,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但这个儒家思想已经不是孔孟之儒,而是汉以后不断加入新东西的儒,里面有道家、法家、有阴阳、有迷信、有神学。但《吕氏春秋》本身就是杂,可惜因为吕不韦出事,后来当皇帝的嬴政不看《吕氏春秋》,这使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就没有受到《吕氏春秋》的影响。吕不韦派人写这本书是想告诉嬴政执政时要看这本书,他知道自己有一天会从政坛上退下来。他在嬴政亲政以前写成了这部书,把书挂在城门上,这边挂着他的书这边放着一大堆金子,说谁能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哪部书没有几个错字呀?但挂了好几天,没有一个人敢改一个字没有人得到千金,是这部书无可挑剔吗?不是,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没有人敢改。这是吕不韦意料之中的,他知道自己权势很大;还有一个含义是告诉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