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青梅煮酒话西汉 > 第71章完结

第71章完结

可是宁成一点也不怕这个恶人,他来到济南郡上任,径直去见郅都,盛气凌人,按照规矩,郡太守的秩级是二千石,都尉的秩级是比二千石,也就是说,太守的官阶比都尉要高半级,按理都尉对太守应该恭敬,可是这回情形好像有点不对,搞得郅都不知所措。~零`点`看_书! _醉.薪`蟑-节/埂\新-哙~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奇怪的现象,以前的都尉上任时,见到他都像六百石的县令拜见太守一样,可是眼前这家伙却像自己是丞相下来考察,是不是吃错了药。我们接下来似乎应该等着看郅都发火了,看这两个超级恶棍怎么火并。

可是俗话说恶人还需恶人磨,郅都愣了一下,不但没有发作,反而笑眯眯的,接着两个恶人就惺惺相惜,握手言欢,结为好友。

郅都死后,宁成当了中尉,长安的列侯贵戚刚刚放纵了一阵,马上又过回了以前那种小心谨慎的日子,直到刘启驾崩,刘彻即位,才终于找到一个过错,将宁成下狱免职。

小章:第五集

我们曾经说过,在太子刘荣刚被废为临江王的时候,皇太后窦氏,尤其是梁孝王刘武很是高兴了一阵,他记起了刘启当年说过的话,以为这回或许真会封自己为皇太弟了。\x.i?a*o+s·h~u_o¢h·o/u_.`c^o?m-他那进水的脑子也不想想,人家刘启有的是儿子,凭什么封你为皇太弟,神经病啊。再说,就算人家想封,大臣们也会劝啊,他的亲生儿子也会不服气啊。当然,上面的一切都不是真正理由,如果刘启下定决心传位给弟弟,也是可以的。皇帝嘛,真要办什么事,奴才还能挡住吗?如果奴才们的反对让皇帝真没办成,那不能说明奴才们本事大,而是主子自己觉得不合适。总之,立弟弟为太子,只是刘启当时的一句玩笑话,他心里压根就没想实行过。

可是窦太后和梁孝王却一直放在心上。如果没有刘启那句话,或许他们根本不会生这种心思,可是刘启说过了,事情就不一样了。这种奇怪的心理,我搞不明白,心理学上可能有解释。

景帝七年十一月,在刘启废掉太子刘荣之后,梁孝王还留在长安陪伴母亲窦太后,他又心动了,就怂恿母亲向哥哥吹风。窦太后选了个吉利日子,请刘启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窦太后开口道:“我听说殷朝的规矩是亲亲,周朝的规矩是尊尊,其实都差不多,如果有朝一日我们都死了,希望能让梁王作为我们的寄托。¢墈^书\屋/ -追?蕞_歆,蟑\結·”

窦太后的话说得很隐讳,殷朝的规矩一般是把帝位传给弟弟,周朝的规矩是把帝位传给儿子,两者完全不同,窦太后却硬说他们一样,目的不过就是想让刘启采纳商朝的做法,把帝位传给弟弟罢了。

刘启没有听得太明白,长跪举酒答应:“好的。”酒席散后,就招集精通经书的大臣询问意见:“太后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大臣们都回答说:“太后的意思就是想让陛下将来传位给梁王。”

刘启还是糊涂:“具体怎么回事?”看来这位皇帝如果不是装糊涂,就是学问远远比不上他老妈。史书上说窦太后最喜欢老子道家之术,现在这番话却显示出儒家经典的修养,确实非等闲之辈。她出身很贫苦,按说从小受的教育不会太好,最大的可能就是后来养尊处优的时候,没有完全混吃等死,而是比较好学的。只不过她已经是盲人了,还这么好学,这就非常难得了,简直和陈寅恪先生有的一拼。

袁盎解释道:“所谓殷道亲亲,就是立弟弟为后;所谓周道尊尊,就是立儿子为后。殷道比较朴质,朴质者取法上天,亲其所亲,所以立弟弟;周道比较有文采,文采者取法大地,尊就是敬,敬重它的本始,所以立儿子。周道,太子死了,就立嫡孙为后;殷道,太子死了,就立弟弟为后。”什么取法上天,取法大地,都是没有逻辑的鬼话,上天怎么就质朴了,大地怎么就有文采了,这都哪对哪啊。不过老祖宗硬是附会出了这么一套玄论,我们也没办法。

刘启点点头:“那你们说怎么办呢?”

袁盎马上说:“我们大汉是取法周朝的,当然要立儿子罗,怎么可以立弟弟呢?《春秋》上说,宋宣公立了自己的弟弟为后,后来他弟弟死了之后,把君位传回给哥哥的儿子,弟弟自己的儿子不服气,认为自己该继承父亲的君位,又刺杀了哥哥的儿子,搞得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