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架日本的舰载飞机要打击的主要目标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作战力量——8艘战列舰。*s¨i¨l/u?x_s?w·./c?o\m~当时有7艘在一起抛锚,另外一艘(“宾夕法尼亚”号)停在干船坞里。1941年12月7日是个星期天,这天早晨看来非常宁静。美国当时还没有参战,舰上的许多军官和士官都在岸上休假。在舰队中,只有四分之一的防空火炮有人值班,可是弹药却锁在弹药箱里。那天,早晨7时55分,正当升旗小组准备在舰上升起星条旗的时候,突然,日本人的首批“九七”式鱼雷轰炸机出现在珍珠港的上空,从40英尺高度发射浅水鱼雷进行攻击——如同英国舰队早在一年以前在塔兰托所干的一样。紧接着是“九九”式轰炸机对着美国军舰进行俯冲,投下重型炸弹,其中有一枚穿进了“亚利桑那”号的弹药舱,使它立刻变成了火海,全舰1100人丧生。在半小时之内,还有3艘战列舰被击沉,另外3艘遭重创,只有“宾夕法尼亚”号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0?0?小¢税?旺. ′埂·鑫¢罪/全?日本人的飞机摧毁了美国战列舰队的核心部分,同时还打击了美国的空中力量,击毁了整齐停放在珍珠港附近机场上的几十架军用飞机。仅仅两个小时,日本人就完成了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他们的大部分飞机都安全地飞回舰上。由于遭到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打击,美国的战列舰队瘫痪了。可是,幸运的是,美国的航空母舰那天凑巧不在珍珠港。这一点后来证明,对日本人是一件致命的事情。
大战开始时,美日两国的海军在航空母舰上几乎是势均力敌的——日本有6艘,美国有7艘。日本的舰载飞机有好几百架(含战斗机、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等)。此外还有水上飞机和飞艇共500多架。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日本还拥有一支以海岸为基地的航空队。它的飞机都是双引擎的轰炸机,能够携带重型鱼雷,飞得远,速度快。日本岸基飞机的飞行员都属于海军领导,所以他们在如何发现敌舰,然后又如何使用鱼雷和炸弹进行攻击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w,e′i`q,u?x,s¨._n¢e?t+袭击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及其伴随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的日本岸基航空队,正是为了这种作战而建立起来的,也是根据此目的而装备和部署的。就在珍珠港遭受袭击后的第三天,日本的这些航空中队就在南海找到了它们的猎场,在90分钟之内就把两艘大舰击沉了。在85架参加轰炸的飞机中(其中有51架是鱼雷轰炸机),只有3架被英国的防空火炮击落,当时还没有防空战斗机。这个教训很快地被吸取了。5个月以后,日本人在珊瑚海进行了另一次大规模战斗。结果证明是失败了。当时,英国克雷斯海军少将命令他的3艘大舰,还有两艘澳大利亚巡洋舰和一艘美国巡洋舰,都分别单舰机动。结果,它们全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了,尽管其中有一艘伴随的驱逐舰,后来差一点被美国陆军的岸基轰炸机所击中。
如果经过专门训练的飞行员都不能成功地对付善于多变的敌人,那么对一支仓促上阵、训练无素、装备不良的飞行中队来说,要执行一项特殊任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德国人的活动对英国海军航空兵力量的不明智做法,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说明。德国大型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竟然敢于在白天,在离英国海岸不到20英里远的距离上,大胆地通过多佛尔海峡。虽然这次行动事先已被觉察到,但德国人还是出其不意地取得了一次战术上的胜利。当时,英国皇家空军在本土南部部署了800多架飞机,但其中多半都是短程的战斗机,240多架轰炸机只能在白天飞行,而调到南部准备参加战斗的双引擎鱼雷轰炸机只有33架。皇家海军也只有6架“旗鱼”式鱼雷轰炸机驻扎在肯特的皇家空军机场。日常的空中巡逻并没有发现德国的这两艘战列巡洋舰。“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接着也离开了设在法国布勒斯特港的基地,向英吉利海峡方向驶来。当德国军舰终于被发现时,第一个实施攻击的是由尤金。埃斯蒙德少校指挥的皇家海军航空兵第825中队。在这次最英勇然而又是一次自杀性的作战中,全中队的人都阵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