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唐:日落九世纪 > 第25章完结

第25章完结

后来成为叔文坚定同志者之一的南方人刘禹锡曾写了几句诗,颇能反映这一情形:

“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结交当时贤,驰声溢四塞。,我/的.书*城_ ¢蕞¢歆_璋^结*更′欣·快·”

献策天子,考取进士,这是本朝有志之士实现抱负的必由之路。本朝每年皆要举行选拔人才的考试,所谓“岁举之常选”,而进士一科尤为人所重,进士及第即为日后再通过吏部取士科试而授官铺平了道路。刘禹锡和另一位后来也成为王党中坚分子的柳宗元就是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的同榜进士。

不过,叔文却没有能力去博取功名,因为他似乎不算是个士子,无法进入进士试,如果不是凭着对黑白子的极高造诣,他至今恐怕还只是一介布衣。幸好,本朝特重天下奇才,凡天子所在之处,必有词学、经术、合炼、僧道、卜祝、艺术、书弈者流,设“翰林院”廪之,日晚而退,有待天子召见。进入翰林院可谓是他人生上的重大转机,但叔文与当时权任日重而被人目为“内相”的翰林学士不同,他其实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待诏”。/零^点*看?书/ /哽¢薪\醉!全.叔文“以棋待诏”,当然是无足轻重的。但是,能和天子接近,注定了才智独到、志向宏远的叔文不会永远默默无闻而终老于白瑶黑玉之间。终于,酷好道术的德宗看上了他的棋艺精湛、理道深妙,命他入值东宫。尽管叔文并未成为真正的太子侍读,也没有其他什么实际官职,甚至连东宫官属也算不上,然而,伴读太子给了叔文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把他对天下的关心和王政的信念付诸实施。王叔文开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众多的侍读中,叔文鹤立鸡群,甚至成为太子不是导师的导师。其中原因,固然是由于他的诚挚理想和强烈斗志感染了太子,但更多的是他的智谋使太子深为叹服。

太子就是明天的皇帝,叔文把自己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太子身上,他经常向太子诉说民间疾苦,给太子教导王道的真谛,默默地倾注着全部感情。但世事并非都是注定的,本朝皇储地位不稳颇有先例可鉴,叔文知道明天尚未到来,必须小心谨慎。′三¨叶′屋? -追_蕞+欣′章?截_有一件事终于使太子与他彻底地走到了一起。

那是有一次太子与侍读们闲聊,谈起了“宫市”之事,话匣子打开,叔文与众人都对此愤愤不平。

由专门官吏主持、宫中购外间物以为用度,本是极普通的,称之“宫市”却是近年来的事。原来,大约是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左右,此事改由宦官为之,结果宦官凭着皇宫中人的身份,藉宫市之名掠夺百姓财物,手法近似于强盗所为,成为长安城中的一大害民虐政。有识之士群起反对,但德宗却宁愿相信宦官们的话。以为京师不少市民仰宫市取给,所以凡言宫市不善者,皆不听从。对此,伴读们在太子面前议论纷纷。

太子听后颇为冲动:“尔等论之颇切,寡人正要为皇上极言此事之害!”

众人欢呼,称赞起太子之德。王叔文却突然沉默,闭口不言,显得十分突出。太子看在眼里,待众侍读退下后,独留叔文说话。

“方才独有先生不语,难道有深意以告寡人的吗?”

叔文满腔诚恳:

“叔文蒙太子殿下爱幸,有所识见敢不尽言!殿下请自忖,太子之位应以何为重?”

“哦?”太子不知他何出此问,“倒要请教。”

“太子职当视膳问安,以侍奉皇帝陛下为主,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若疑太子收买人心,殿下何以自解?”

太子大惊,吓出一身冷汗。他望着这位忠心耿耿的师傅,又不禁涕泗俱下:

“若不是先生,寡人何以知此!”

太子从此明白,这位王叔文是真正和他站在一起的同志,正忠诚地为自己走进明天的辉煌殿堂而殚精竭虑。太子不能不大为感动。

其实,叔文也许比太子更为急切,但他也深深地知道,政治亦同于弈棋:知其用而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太子尚不是天子,绝不可置非其处,否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