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192章 瑶民起义(1)

第192章 瑶民起义(1)

道光所接手的大清江山,早已是千疮百孔,可谓按下葫芦浮起瓢。′e/z-l^o·o_k\b,o\o/k/.¨c!o`m′

这边南疆的叛乱刚平定,东南方向,瑶民之乱,便如炸药桶瞬间爆发。

“皇上,皇上……大事不妙啦!东南方向的湖南,瑶民聚众造反啦!”

一大清早,军机大臣曹振镛便慌慌张张地赶来奏报,因脚步太过匆忙,整个人踉踉跄跄,险些一个趔趄将自己绊倒。

正端着玉碗,慢悠悠喝着八宝粥的道光帝,听闻此言,手不由自主微微一抖,碗里的粥汁顿时晃荡出来。

道光帝满脸不悦,没好气地骂道:“老曹,你这毛毛躁躁的急毛病,到底啥时候能改?

多大点事儿,瞧把你吓得!不就几个刁民聚众闹事嘛,当地的县令都干什么吃的?”

“皇上,这次瑶民闹得可真是非同小可,说是……”

“说是什么?别吞吞吐吐的!”

“皇上,还望您恕臣无罪,那瑶民造反的头目赵金龙他……”

“他到底怎么了?赶紧说!” 道光催促道。

“赵金龙竟公然自称‘大朝王’,还大放厥词说要打进京城来,杀死……”

曹振镛实在不敢再往下说,毕竟折子上的原话乃是:杀进京城,杀死道光王!

道光帝心里明白,后面的话肯定不堪入耳,顿时气得怒发冲冠,咆哮道:“湖南这群山中的蛮夷畜生,若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

即刻着令两广提督海凌阿,率大队人马前去围剿,道光下了命令:“一个都不许留,全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

瑶民起义发生在道光十一年(1831 年),彼时,清政府颁布了一道影响深远却让瑶民苦不堪言的 “山田升科” 令。?8+1!k*a~n*s!h′u+.·c¨o·m^

政令一出,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所谓 “山田升科令”,乃是道光年间赋税政策的一次重大变动。

其中 “升科” 一词,指的是针对新开垦或者以往无需纳税的土地,依据新办法,一律缴税。

而此次推行的 “山田升科令”,其矛头直指瑶族山区的山田。

在此之前,这些山田因地处偏远,产出有限,一直无需缴纳赋税,这也是对瑶民在艰苦生活中的一丝慰藉。

然而,“山田升科令” 一经颁布,瑶民们的赋税负担陡然加重。

这一政策由户部牵头制定,说是为增加财政收入,实则是赤裸裸的巧取豪夺。

朝廷不思开源节流,反倒将目光盯紧了穷山僻壤中老百姓口袋里那寥寥几文铜板,实在是可耻至极。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地方上的汉族地主与官吏狼狈为奸,相互勾结,竟趁机对瑶民额外增加赋税,

玩起了 “搭顺风车” 的把戏,他们将多征的税收私自截留瓜分,中饱私囊。*萝¢拉¢暁¨税* ^已_发′布\嶵¢芯,蟑\結?

另外,彼时的清朝,朝廷和地方官府对少数民族瑶民充满歧视,压根不把他们当人看待,公然称瑶民是山中的野兽。

甚至在书写上,将瑶族的 “瑶” 字刻意用 “犬” 字旁代替“王”字旁,这般行径,简直是极尽侮辱之能事。

面对如此不合理的政策,瑶民们也曾试图申诉,表达自己的诉求,希望官府能正视问题、改正政策。

然而,官府不仅对此置若罔闻,反而变本加厉,公然抢夺瑶民的耕牛和粮食。

这般残酷的行径,直接将瑶民的生活逼入绝境。

终于,积压已久的怒火彻底爆发,成为赵金龙领导瑶民起义的重要导火索,一场风暴就此在瑶族山区酝酿而起。

“兄弟姐妹们,官府如此行径,分明是将我们往绝路上逼啊!

如今,我们唯一的活路,只剩下了造反,推翻这万恶的朝廷!”

激昂陈词的,正是来自湖南江华的赵金龙。

赵金龙自幼便怀揣着一颗侠义之心,喜爱打抱不平。

待其长大成人,凭借着对瑶寨传统医术的钻研,成为了瑶寨中颇负盛名的巫医。

在古代的瑶寨,每当人们遭受病痛折磨,首先想到的便是请巫医前来诊治。

这些巫医表面上借助神秘的法术为患者祛病消灾,而实际上,他们巧妙地运用瑶寨特有的草药来治疗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