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付出的劳动能换来很好的经济价值,再没有人反对。,小/税-宅, ?已~发?布`罪′芯?章~结·
那么问题来了。
要建成将大片沙漠围起来的防风,带所需的树苗可不少,这些树苗从哪里来?
甘明兰:找咱呀!
都是能插阡的!
要不是怕吓着你们,一个晚上咱就能给你催生一片。
话却是这么说的:
“我们巴里坤盆地的水源充沛,气温适宜,很适合培育这些果树苗的。各种千夫长想要多少什么果树,各要多少株,可以给我下订单,秋后就能来取。价格绝对给大家最低价,十棵树苗五文钱怎样?”
众人:“......”
无语归无语,这事儿还真只能指望甘将军。
熊总兵一马当先给众人做示范,马上给甘露川下了一个大订单:两百万株沙枣苗、两百万株沙棘苗、还有两百万株苹果树。
啧啧,三千两银到手。
火州总兵管理的卫所最大,两万人马,还能从火州收取当地百姓的赋税,他决定将种树的成本转移到赋税上。
也照着熊总兵的采购量,把树苗换成了沙棘、梨树、甜枣树。
沙洲卫千夫长最淡定,沙洲离关内最近且他辖区内的移民和商户最多。
还真怕种出甚么果子来,变不成银子的。
且,沙洲当地出产一种李广杏。
这种杏个头中等,但皮薄肉厚,汁液甜如蜜,品质极佳,被誉为果中珍品。用这种杏制成的杏脯价格比普通杏脯都要贵上一倍。
他就看好了这个!
也给甘明兰下了三百万株李广杏树苗的订单。
赤斤卫:好好好,你们个个都是土豪,只有昂们赤斤卫又穷又惨......
第384章 来使
防风带,不是这两千多万果树种下去就能形成的。/搜,嗖`小`税+徃? ?首^发/
以西域现在沙漠面积,此项植树工程至少要持续数十年。
长期分批次种,也是基于成本的考量。
众人对这个似乎是愚公移山造林计划,除了支持也没有更好的意见。
毕竟。
还不知道会在关西生活几代人。
要是把沙漠真的变成了果园,造福的也是子孙后代。
甘明兰:很好!一年可以卖一万多两银子的果苗钱,卫所的学堂、医馆等开支齐活了。
她是高兴了。
但这一场沙尘暴的后遗症并没有消失。
军需官给众人算了一笔账:
“哈密卫、沙洲卫、赤斤卫、火州卫的地皆受了灾相当于绝产,四个卫所算上移民加起来超过了四十万人。
但甘露川、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才垦了二十万亩地,后三卫还有半数的盐碱地。
边城往年丰收的时候,一亩熟地出产的粮食只够两人吃一年的。二十万亩荒地的上限是养活四十万人。
而关西九卫总人口,要是把那些个土著算上,可能已经超过了八十万人。
土著们难道不用吃饭吗?他们大多都还是游牧民族。他们不耕地垦荒,只会卖了牲畜再买粮!
哪怕今后都风调雨顺,到了秋季大丰收,关西的粮食缺口还差了一半......”
一半?
忙和了半天,又得饿肚子?
熊总兵头疼得紧:“你们都说说,这些缺口该如何解决?”
众将领:
“西征!”
“自己家的不够吃,就上邻居家借一借嘛!”
“甘将军单枪匹马都能端了胡人一国库的金币,再换成那
么多粮食送回来,就不信我们八万大军去一趟胡人的王城还能空手而归?”
“对呀!甘将军不是说胡人王城就在沙漠最的一片绿洲上么?他们不缺粮,秋收之前出发,一个多月够他们把粮食归仓!”
说起这些。+r?c,y,x*s~w..~c^o*m_
大伙儿再不为这点损失闹心了。
恨不得马上回去厉兵秣马。
就在这个当口,火州卫的传令兵快马跑来了总兵府送急报。
“报,总兵大人,喀什葛尔汗国新国主哈斯巴仁派了使臣来火州。”
田玖等人面面相觑:胡人这个点派使臣来干啥?
传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