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民这么苦,哪有做生意轻松快活?”于是给了董顺一笔本钱,让他外出经商。董顺听从父命,用这些钱买来货物,前往河南一带贩卖。才过了几年,就赚了不少钱,家境也因此富裕起来。
一天,父子俩又商量:“咱们家住在东京城的交通要道上,不如盖几间店铺,接待各地往来的客商,这比做生意更有出息。”董顺说:“这主意太好了。”于是父子俩在交通要道旁盖起了店铺,果然董家的收入日益增加。老爷子成了富翁,儿子董顺也娶了城东茶肆杨家的女儿为妻。
杨家女儿容貌秀丽,平日里侍奉公婆十分恭谨,只是性子有些活泼。董顺经常外出做生意,有时一个月回来一次,有时两个月才回来一次。
城东十里外有个撑船的艄公叫孙宽,经常往来董家的店铺,和董顺的妻子杨氏关系熟络,平日里说说笑笑,董家人也没起疑心。时间一长,两人渐渐产生了私情,关系如同夫妻一般亲密。孙宽每次等董顺外出经商,就和杨氏私下约定说:“我和娘子莫非是前世有缘?感情这么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欢娱的时光有限,我对你思念不已,娘子不如收拾好家里的金银财物,跟我一起逃到别处去,这样我们就能永远做夫妻,岂不是很好?”杨氏答应了他。两人还指天发誓,选好了十一月二十一日这个良辰吉日,约定那天一起离开。
到了约定的日子,杨氏把房中所有的金银和轻便值钱的物品都收拾好了,等着孙宽来。黄昏时分,忽然有个和尚来到董家店中求宿,他自称是洛州翠主峰大悲寺的僧人,法名道隆,因为来北方化缘,天色已晚,想借宿一晚。董老爷子平日是个善良的人,马上打开客房,铺好床席招待和尚。和尚吃过斋饭后就睡下了。当时天气十分寒冷,眼看就要下雪,董家老两口也关门睡熟了。
二更时分,孙宽来敲门。杨氏在房中温好了酒,和孙宽一起喝了几杯,算是为他送行。两人说了很久的话,然后杨氏就带着所有的财物和孙宽一起出门了。刚走到门外,就见天下着雨,地面湿滑,路很难走。面对这样的景象,杨氏越发愁闷,想起家中的公婆,眼泪像雨一样落下,苦苦不肯再往前走,还偷偷告诉孙宽:“我现在不想走了,我们另约一天再一起走,也不算晚。”孙宽没办法,心想:“万一拖延下去,恐怕这事就会泄露,这样的机会以后未必还有。她本来就有丈夫,怎么会真的留恋我呢?”他见杨氏带出来的财物很多,就想杀了她夺走财物,于是拔出刀杀死了杨氏。这正是:背叛丈夫不义之人先遭杀戮,奸猾恶贼无情最终被判刑。
,!
孙宽杀死杨氏后,见四周一片寂静,没有人发现,就夺走了金银财宝,把她的尸体扔进枯井里,然后离开了。没过多久,和尚起来,到屋外上厕所,不小心跌进了枯井里。这井有几丈深,根本没法爬上去。天亮后,和尚的小伴童起来,到处找不到和尚,就问店主董翁。董翁起来找了一圈,到了吃饭的时候,又发现杨氏也不见了。他走进杨氏的房间,只见四壁空空,财物也全都不见了。董翁心想:“杨氏一定是和和尚私奔了。”于是在附近的山上到处寻找,却没有任何踪迹,就去问巡官求卦。巡官占卦后说:“要找的人不在附近,应该去东南角寻找。”董翁按照他的话,找到屋后厕所旁的枯井边,只见这里芦草杂乱,还带着点血迹,忽然听到井里有人声。董翁就请东邻的王三拿来长梯和绳索,下到井里查看。只见井下有个和尚在连声喊冤,而杨氏已经被人杀死在井中。王三用长绳把和尚绑好,吊上井来,众人不由分说,对着和尚一顿乱拳殴打。乡邻和五保户们写了状子,把和尚押解到县衙。
知县审问和尚,和尚供述说:“我本是洛州大悲寺的僧人,因为来这里化缘,在董家店借宿。半夜起来上厕所,不小心跌进井里,看到有个死妇人横在里面,不知道是谁杀的。”狱吏说:“明明是你谋杀了这个妇人,想贪图她的财物,还抵赖什么?”根本不听和尚解释,日夜拷打,逼他认罪。和尚受不了折磨,只好屈招。知县韩遂把案子申报到府衙。
包拯传和尚来询问原因,和尚长叹一声说:“这大概是我前生欠了这个妇人的命债吧。”然后如实供述了事情经过。包拯心想:“和尚是洛阳人,和董家店相距七百多里,怎么可能仓促间和杨氏私通并约定私奔呢?这其中一定有冤情。”于是把和尚暂时关在狱中,日夜追查,却一直没有头绪。
包拯偶然想到一个计策,他叫来狱司,从狱中挑选了一个本该判处死刑的犯人,秘密剃光他的头发和胡须,假扮成和尚,押到刑场斩首,并公示三天,宣称是洛州大悲寺的僧人,因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