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云:
酷吏恶少仗势横行,刑场斩首毫不留情。
包公正直毫无偏私,决断奸顽拯救百姓。
话说包公将赵省判为充军后,和唐公前往陈州。经过郑州城前,到达泰康县时,包公对唐公说:“走了半天,快到中午了,先在垂杨树下休息片刻,再进城吧。”唐公便放下行李,两人在树下歇息。忽然有几匹马来,只见一群人拉弓搭箭,追赶着一头獐子过来。
田旁有个农夫喊道:“秀才,快到路边躲一躲,泰康知县秦衙内正在打猎,追着一头獐子过来,你要是冲散了他的猎物,肯定没命!”包公听了,问道:“这知县叫什么名字,这么可恶?”农夫说:“姓秦名卿,极其残暴。他儿子打死过多少人,都没人能奈何他!”包公听后,让唐公抽出行李中的木棒,立在路边,等獐子跑来时放它过去,却一棒把猎犬打倒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面的弓兵看见猎犬被打倒,就报告给了秦衙内。秦衙内大怒,命令弓兵将包公二人抓进县衙见他父亲。秦知县于是下令把他们关进土牢审问。公牌由五老张押狱执行,押着二人进土牢,用麻绳分别高高吊起。!x^d+d/s_h.u¨.`c+o~m,唐公哭着对张押狱说:“常说公门里好行善,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们二人?”张押狱喝道:“你们该死,惹恼了秦衙内,要是想让我宽容,就拿些钱来!”唐公看看包公,包公说:“我腰囊里有些钱,你自己来拿吧。”张押狱立刻走近,掀起包公衣裳,只见腰间有一块金牌,上面刻着包文拯的身份。押狱张青大惊,连忙解开二人的吊绳,扶包公上坐,磕头拜道:“小人不知大人经过此地,如今把您押入土牢,这不是小人的本意,是知县的命令,乞求赦免死罪!”包公笑道:“你本来就不认识,只是不要让秦知县识破,泄露了事情。可以把驴子和行李给唐公带出城,就饶了你。”张青赶紧取过行李,牵来驴子,秘密送包公出城二十里。
包公打发张青回去,说:“这不关你的事,等我到陈州后再来传讯知县父子,自有处置。”张青再三叩头回去了。
再说包公和唐公继续前行,看见一个老人哭着过来。包公问老人为何啼哭,老人回答说:“老夫是李家庄人,前些天泰康县秦衙内打猎到我庄上,突然看见小女有些姿色,就强行抢走了。老夫只有这一个女儿,无人侍奉,因此哭泣。”包公说:“为什么不写状子告他要回女儿?”老人说:“他是知县的儿子,能到哪里去告状呢?”包公说:“我写个帖子给你去见知县,一定会放你女儿回来。”老人说:“秀才莫非是包文拯?只有他能做主。”包公说:“你别管我是谁,知县和我有交情,只管拿纸笔来我写。”老人在附近村子借得纸笔给包公,包公写道:“秀才传示知县,最好把女儿还给人家,以免遭重罪,不然他日来见包呆子。”包公写完,交给老人,还把自己骑的驴子让老人送到县衙。
老人拿着帖子求见知县,知县看了大惊,骂道:“不肖之子,怎么把这事传到包公耳朵里了?怎么逃罪?”张押狱说:“日前捉的人,果然是包公经过这里。”知县连忙派人把女儿送回老人庄上。父女拜谢后,来见包公说:“要不是大人路过,我们的冤屈就无法伸张了。”包公说:“我马上就走,等知县要来见我,你就说我已经走远了,到陈州相见。”吩咐完毕,和唐公离开李家庄而去。后来包公到陈州,派公牌传讯秦知县父子到公堂审问。审明秦衙内倚仗官势欺负贫民,强占人家女儿,罪该押赴刑场处斩;秦知县纵容儿子作恶,虐待百姓,应杖打八十,罢职为民。判决后依此执行。
第八十六回石哑子献棒分财
断云:
哑子诉冤无人理会,贤明府尹判决服众。
谁说作恶苍天无报,或早或迟终有因果。
话说包拯刚上任坐堂,公吏刘厚前来禀报:“门外有个石哑子,手持大棒要献给本官。”包拯命人带他进来,亲自询问,哑子却完全无法对答。众吏员便对包拯说:“这哑子每逢官员上任,总会来献棒,屡次被责罚,大人不必问他。”包拯心想:“这哑子必定有冤屈,才忍着刑罚来献棒,不然怎会屡屡无罪却甘愿受罚?”于是心生一计:他让人用猪血涂满哑子的手臂,假装打断了胳膊,又给哑子戴上长枷在街上示众,暗中派几个军卒侦察:“若有人为他喊冤,就带来见我细问缘由。”
过了许久,街上众人纷纷来看,有位老人叹息道:“这人太冤了,如今反而受此苦楚,可惜啊!”军卒听见,立即将老人带到公堂。包拯详细询问,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