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哑子是村南的石哑子,他哥哥石全家境富裕。哑子从小就哑,被哥哥赶出家门,家中财产竟分文未给他。他多年告官,始终无法伸冤,今日告官反被杖责,我这老人因此感叹。”
包拯听后,立刻派人传唤石全到衙门,问他:“这哑子是你的同胞兄弟吗?”石全答道:“他原是我家养猪的,从小在庄里住,并非亲骨肉。”包拯闻言,故意给哑子开枷放他走,石全见状暗自欢喜。等石全离开后,包拯又唤来哑子嘱咐:“以后你若撞见石全,上去扭打他也无妨。”哑子点头离去。
一日,哑子在东门外遇见石全,积怨爆发,当场推倒石全,扯破他的衣饰,一顿乱打。石全吃了亏,只好写状子到县衙控告,称哑子不顾礼法殴打亲兄。包拯传讯石全,问道:“哑子若真是你亲兄弟,他的罪过绝不轻饶;若是外人,只按斗殴论处。”石全忙说:“他果真是同胞兄弟!”包拯又唤来哑子斥责:“你怎敢殴打亲兄?罪过不轻!”随即判哑子杖责七十。打完后,包拯对石全说:“这哑子既是你亲兄弟,为何不分家产给他?分明是你欺心!”石全无言以对。最终,包拯派人押着二人,将家中财产产业各分一半。众人听闻此事,无不拍手称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八十七回瓦盆子叫屈之异
断云:
王老为盆申冤情,包公断出真凶案。
天理昭昭难埋没,沉冤得雪惩恶人。
话说包公在定州做太守时,有个扬州人叫李浩,家中十分富有。他到定州做生意,在离城十多里的地方喝酒,喝醉后走不动,就在路边睡着了。黄昏时,有两个贼人丁千、丁万,看到李浩身边财物不少,便在路上合谋,趁他醉酒把他扛到偏僻处,抢走了财物。他们搜身时发现有百两黄金,二人平分后回家,把黄金藏在妯娌家。
二人又商量说:“这人酒醒后不见了财物,肯定会到定州去告状。不如打死他,以绝后患。”二人商议好后,就把李浩扛到窑门,放火烧化了尸骨。夜里取出骨灰捣碎,和在泥土里做成瓦盆。有诗为证:奸邪阴谋天理难容,上天在上不可欺瞒。将人害死烧成盆器,最终冤情被包公知晓。
话说二贼人把瓦盆烧成后,定州有个王老买了这个盆子,夜里用来装尿。一天夜里,王老起来小便,忽然听到盆子叫屈说:“我是扬州客人,你怎么往我口中小便?”王老大惊,点灯问盆子:“你若真有冤屈,就说清楚,我帮你伸冤。”
盆子回答说:“我是扬州人,叫李浩,到定州做生意,醉倒在路上,被贼人丁千、丁万抢了百两黄金,还被谋财害命,他们把我的尸骨烧成灰,和在泥土里做成了这个盆子。我有此冤屈,希望你带我去见包太守,我会在公堂前陈述此事,以求日后报仇。”王老听后十分惊愕。
过了一夜,第二天王老就带着这个盆子到府衙告状。衙役通报说:“门外有个老汉,带着一个瓦盆来告状。”包公听了觉得奇怪,就叫王老到厅上询问详情。王老把夜里瓦盆说的话讲了一遍。
包公让手下把瓦盆抬到阶下询问,瓦盆却不说话。包公生气地说:“你这老头,用这事来迷惑官府。”下令把他赶走。王老被责备后,把瓦盆带回家,心中满是怨恨。
夜里瓦盆又叫道:“老汉别闷,今天见包公,因为没有遮盖,冤枉难以诉说。希望你借我件衣裳,再去见包太守一次,我会逐一陈述,肯定不会有差错。”王老觉得惊异,不得已,第二天又用衣裳盖着瓦盆去见包太守,说了情况。
包公勉强再问,盆儿诉说了前事冤屈,包公十分惊骇,就派公牌传唤丁千、丁万。不久,公差押着二人到来,包公详细询问杀害李浩的缘由,二人说没有此事,不肯招认。包公把他们收入狱中审问,他们始终不肯屈服。
包公就派人传唤二人的妻子到府中审问,二人的妻子也不肯招认。包公说:“你们的丈夫谋杀了李浩,夺去百两黄金,把尸骨烧成灰,和泥做成盆,黄金是你们收藏了。你们的丈夫已经分明认了,你们还抵赖什么?”
二人的妻子惊恐之下,告诉包公说:“是有百两黄金,埋在墙里。”包公派人监督她们回家,果然在墙中找到了黄金,带回见包公。包公让人带出丁千、丁万,问道:“你们的妻子从墙中取出百两黄金,分明是你们二人谋死了李浩,怎么还不招认?”
二人面面相觑,无法抵赖,只得招认。包公判决二人谋财杀人,都判死罪。斩首之后,王老告状属实,官府赏给他二十两银子。包公把瓦盆和原来抢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