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绝版恭亲王 > 第1章完结

第1章完结

[史学研究] 《绝版恭亲王》作者:[澳]雪珥【完结】

编辑推荐

当家难!当中国的家更难!当改革时代中国的家难上加难!且看晚清帝国总理、改革舵手,官场泥泞中的艰难跋涉

内容推荐

他是一位有着浓厚传奇色彩的大清王爷,周恩来在百忙中曾多次造访他的王府,并将王府的开放列入临终嘱托。_看′书?君* ,埂¨辛¨罪¨全,难道这只是为了恢复大观园的“原型”,还是另有深意?

有人说李鸿章是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其实,他才是真正的掌舵人,曾、左、李不过是桨手而已。是他拉开了中国近代一个半世纪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辟开强国之路,摸着石头过河,他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

有人说他“一生为奴”,岂不知这并非个性的选择,而是中国特色权力的定位结果。他确是一位低调的帝国总理,一边谨小慎微地恪守着“老二哲学”,将自己隐藏在太后巨大的阴影之下,一边则大刀阔斧,推进改革。,0`0?小?说*蛧¢ _已?发-布.最/鑫+彰\结?

有人称他为“鬼子六”,其实他是一位宽厚、坦诚的当家人,在晚清最为艰难的时候他维系了帝国罕见的向心力,无论改革派、保守派、骑墙派乃至“洋干部”,都乐于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以自己的翩翩风度征服了美国总统、国务卿,令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中国近代改革史”研究者、澳大利亚华人学者雪珥,以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锋,丰富的海外史料,为我们展现了恭亲王奕新被湮没的风采和晚;清改革当家人的艰难酸楚。

作者简介

雪珥,澳大利亚华人,职业商人,非职业历史拾荒者,一直致力于收藏与晚清有关的海外文物,通过挖掘海外史料,以国际化的崭新视角,跨学科的宽阔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改革史。

=================

《绝版恭亲王》

代序:难以复制的大清王爷

150年前的1860年9月,英法联军的隆隆炮声将大清王朝的咸丰皇帝赶到热河“狩猎”,而咸丰则将京城的烂摊子丢给了自己的弟弟–-时年27岁的恭亲王奕訢。`第′一_看+书¨罔~ ¢庚`薪¢最·全′几天后,攻入北京的侵略者悍然将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付之一炬。临危受命的奕訢亲历了种种耻辱,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以割地赔款的代价使内忧外患的帝国有了难得的平静。

可能恭亲王本人也没有想到,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将会在大清王朝扮演一个极为特殊的角色。在历史浪潮的颠簸中,恭亲王站到了舵手的岗位上,极力维持着大清帝国这艘破败的巨轮缓慢前行,直至心力交瘁。

回顾起来,恭亲王奕訢的一生确实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先是在与咸丰的储君之争中功亏一篑,被封为恭亲王后不久便受到咸丰的猜忌和排挤。经过与外国交涉的历练,勇于任事的奕訢开始奠定自己在政坛的地位。咸丰死后,他抓住机遇,同慈禧共同发动辛酉政变,控制了中枢机关,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成为权势显赫的铁帽子王。作为满亲贵族中难得的有才识者,恭亲王奕訢几乎一手导演了随后三十年间的王朝改革,可谓当之无愧的“总设计师”。从总理衙门到洋务运动,从近代海军到近代教育,使本已病疾缠身的王朝居然出现了颇具声势的“同光中兴”,可谓厥功至伟。

遗憾的是,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奕訢始终无法摆脱慈禧太后的阴影,不得不一次次在宦海沉浮中挣扎,最终抱憾辞世。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奕訢,他的时代抱负和政治智慧至今仍值得后人思考。

19世纪后半叶,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处于急剧发展时期,中华帝国却裹足不前。清朝军队虽然屡屡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蒙羞,但多数士大夫仍然顽固地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旧梦中,无事则空谈气节,有事则颟顸畏缩。即使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恭亲王,也是在极为艰难地实施满腔抱负。事实证明,在其一生的改革努力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