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訢几乎无时无刻不受到保守势力的牵掣。他首先必须在权力斗争的夹缝中谋生存,然后才能小心翼翼地为王朝谋发展,其代价便是个人命运的几番沉浮以及朝野舆论的毁誉参半。正如本书作者曾经感慨的:“尽管恭亲王早已获得了‘鬼子六’的雅号,被人们贴上了自由派的标签,但是,除了蔡寿祺之类投机钻营的举报者外,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对他的人品及政治品格有过怀疑。这种稳健的政治手法,使恭亲王在关键时刻,既能推动改革不断前进,也能掩护激进的改革者从反对的声浪中逃生。”
岁月如烟,那位曾经书写了一段传奇的恭亲王己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过他的府第倒是在历经沧海之后得以保存。如今,在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西南角,有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当年门前车水马龙的恭王府就座落在这里。作为现存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建筑,恭王府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景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近些年来这里游人如织,但绝大多数看客都是为着恭王府曾经的主人–-著名权臣和珅而来的。现代的人们往往会对虚构的电视剧趋之若鹜,却对真实的历史漠然置之,这恐怕要算恭亲王奕訢的又一重悲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