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猴 > 绝版恭亲王 > 第68章完结

第68章完结

几番讨论的结果,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停一停,看一看,郁闷的李鸿章“从此遂绝日不谈矣”。!删_疤_看′书·旺, \首,发?

老外们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与大清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慢摸”不同,老外们使劲在水堆倒腾。既然大清国坚决不同意,那自然就只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看见红灯绕着走”了。

最早想“绕着走”的是美国人。早在1872年,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布拉特福就开始“忽悠”大清政府,请求修建从上海到吴淞的一条“马路”,并在次年成功地拿到了土地批文。毕竟,“马路”一词,并末严格界定其上是否还有两道铁轨,足可以先瞒天过海,造成既成事实逼中国就范。但这一行为,被美国政府阻止,因为在1868年中美两国于华盛顿签署的“蒲安臣条约”,明确规定美国不得干涉中国有关电报、铁路等的建设。

美国的表兄弟英国却并不受这样一种条约义务的制约。美国人于是将这个项目转让给了英商怡和洋行。怡和洋行组建了一个项目公司“吴淞铁路公司”,但为了继续蒙蔽中国政府,他们同时注册了一家掩护用的“吴淞道路公司”,将“铁路”一词隐藏起来。?看,书?君, ?已?发¢布?嶵^芯.漳!结!

“吴淞道路公司”立即行动,开始修路,大清国的第一条“地铁”即将诞生……

第四十章 拆迁让谁更美好?

【 铁路征地之前,农民们都安心于种地的本职工作。但征地开始后,农民

们就不再安心种地了,而是琢磨如何通过铁路来快速脱贫致富……】

搞基建投资,尤其是搞那种在规划上打擦边球的基建投资,关键是要快。要在政府有所反应––或者说不得不有所反应之前,造成既成事实,才能巩固胜利成果。这是建设具有大清特色的资本主义的一个诀窍。

英国人精于此道。要在明确拒建铁路的大清国,建设一条上面铺着铁轨的特殊“公路”,英国人知道其关键就是一个字:快。

从美国人手上拿到“吴淞公路”的项目建设权后,英国人首先将这条“马路”所需的已被征用的土地纳入红线,并在两侧挖掘深沟,把地先圈起来。¨6+邀¢墈!书¨惘, ¢毋!错′内,容!为了争取民意的支持,英国人努力做到“文明拆迁”和“文明施工”,为了不触犯“风水”禁忌,英国人甚至不惜成本,将挡道的大树移栽到附近,而不是一砍了之,据说这也是中国铁路时兴行道树的开端。

英国人明智地将周边的征地拆迁户们,纳入到自己的统一战线中来。他们大量雇佣所征地的村民,工资给到了每天200文,“乡人皆踊跃从事,毫无怨嫌”。

其实,当美国人最早从大清政府手上拿到项目征地权时,反应灵敏的大清农民们,就对这一重点工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他们迅速提升了卖地的价格。推动这一项目的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布拉特福,在写给上海市长(“苏松太兵备道”)沈秉成的信中,就提醒他这个项目正在迅速推高沿线的房地产价格,那些被征土地上的房屋价格“远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有西方研究者认为,这在令沿线民众受益的同时,也同时“腐蚀”了这些曾经淳朴的民众。

英国驻沪领事麦华陀向北京的代理公使威妥玛报告,有一位当地民工告诉他,铁路征地之前,农民们都安心于种地的本职工作,但征地开始后,农民们就不再安心种地了,而是想法通过铁路来如何快速脱贫致富。

一位名叫李昆荣的农民,与当地的村委会干部(“地保”)相勾结,谎称一块公共土地属于他的寡嫂,并以其名义租给了怡和洋行。为了把这个故事编圆了,两位村委会干部还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