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三杨”兄弟感恩图报,在大和时期为宗闵上跳下窜、大肆活动,朝野为之侧目,实在也闹得太大了。所以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德裕入相,主要打击的就是杨虞卿及其党人,将他们全部贬出朝廷。但是,一年后宗闵再相,杨虞卿等人又官复原职。随着李训、郑注逐渐掌握大权,与枢密使一派宦官关系紧密的宗闵等人利益便有所损伤,因此他们和大多数朝官一样,对这两人也不能接受。杨虞卿时任京兆尹,既对李、郑表示不满,则对方为“行大事”的需要,自也要拔去这个眼中钉。大和九年五月到六月,贬虞卿出明州,连带将李宗闵、李汉、萧澣、白居易等人一并驱逐出朝。可怜的是,宗闵的其他党人安然无恙,都熬过了这次贬谪,只有虞卿病死在贬所,没有看到他们一派在后来取得的完全胜利。
所有的这些人,都以宗闵为中心。没有李宗闵,几十年的派系波澜就决不会如此轰轰烈烈。
三
在宗闵的同党中,最主要的当然是他的同学兼同年牛僧孺。宗闵与僧孺两人虽然一起成名,但由于长庆元年试场案的关系,僧孺却要比他早入相,因而资望在后来超过了宗闵。在帝国政治上的影响,僧孺也不亚于宗闵。但尽管如此,僧孺在前后几十年的派系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却不能与宗闵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