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和大嫂商量,别让太公知道。”说罢摆上酒菜,半夜才各自歇息。
第二天,包公辞别太公,和小二回家,从后花园喊:“嫂嫂开门。”汪氏听出是三叔声音,急忙开了后门,见包公衣衫破旧像个穷人,便问:“之前有报信的说你中了状元,怎么这样回来?”包公答:“多亏嫂嫂成全,但去晚了,东京科场已结束,没考上功名,如今欠了店主人钱米,带小二回来取。”汪氏说:“既然这样,先进家商量,别让父兄知道。”包公和小二进房坐下,对嫂嫂说:“麻烦弄些饭吃。”贤德的汪氏立刻去准备点心。包公趁机把箱里的绿袍、名帖、纱帽都藏到嫂嫂闺中。不一会儿,嫂嫂摆上酒饭,包公吃完后,她问:“三叔欠店主人多少钱?”包公答:“三百贯。”汪氏说:“公公和二哥正发火,出赏钱要捉你呢!你先别在家,明天南庄有五十人割麦,你去监工,我凑三百贯钱给你还店主人。”包公拜谢嫂嫂。第二天一早,他去南庄割麦,走了半里路,先打发小二回东京,自己去了南庄。
,!
将近中午,一群公人来到田间,问包知县家住哪里。包公心知肚明,故意指向前方:“那大宅就是。”公人直奔过去,问太公家在哪。太公见又来一伙公人,忙跑到厅上大叫:“强人又来了!”汪氏出来一看是公差,问他们从哪来。差人答:“东京状元包文拯被授为定远县知县,我们是来接知县赴任的。”汪氏进去告诉太公,太公怒道:“之前就是你说有报信人,骗了我三百贯赏钱,今天又来哄我!刚才有人说呆子在南庄帮人割麦,别理他们!”说罢把门紧闭。公差不知知县在哪,又来田间问包公:“告诉我们知县住哪,给你酒钱。”包公说:“主人让我割完麦才走。”公差说:“我们帮你割,你带我们去!”于是公差一起割完麦子,让包公引路。包公说:“明天再带你们去。”为首的两个公差大怒,挥拳要打,被田间众人劝住。包公这才领公差从前门进,自己从后花园到嫂嫂房中,取出冠带穿戴整齐,出厅时,二十四个远接的人见状连忙下拜。包公朝着朝廷方向谢恩,请来父母、大嫂相见,众人都惊愕不已。包公向父母说明得官的缘由,父母才知是真,感叹不已。包公问公差:“你们认识包知县吗?”公差见是刚才割麦的人,纷纷请罪。包公问哪两个是首领,正是董超、薛霸,便说:“刚才动手打我的就是你们,各打三十大棒!”正要行刑,大嫂赶来劝道:“贤叔还没上任,怎么能打公人?他们刚才不知你是贵人,饶了他们吧。”包公依言作罢。一时间,亲戚乡邻都来祝贺,太公设宴款待,尽欢而散。次日,包公吩咐公吏:“你们先回去,我收拾行李就来赴任,不用等我。”公吏领命拜辞。
包公择吉日拜别双亲兄嫂,启程赴任。他不显露知县身份,依旧挑着竹篓装作贫寒模样,来到定远县。东门外有许多伺候的人、各行各业的百姓及公吏前来远迎,有人问他:“见到包官人了吗?”包公答:“我来县里做买卖,没见包官人。”他走到县衙门口,守门人见他挑着竹篓像乞丐,把他推出门喝道:“我打扫县衙多日,就等本官赴任,你怎敢擅入!”包公从竹篓取出官服穿上,戴上乌纱帽,挂起官凭,守门人惊惶失措,才知他就是包知县,连忙叩头谢罪。众官吏听闻,慌忙入衙拜见,引包公升堂上任。点起香灯蜡烛,众人参拜完毕,有诗赞曰:
“谷雨桑麻暗,春风桃李开。
只因民有福,除得好官来。”
第一回判焚永州之野庙
断云:
追求心境澄明以隔绝尘俗,笔下吐出的词章清新自然。
愿持一支如春秋笔法的笔,褒贬前人之事以告诫后人。
话说湖广永州的山中,有一座野庙,庙旁树木高耸入云,浓荫遮蔽日光,风雨常常在山林上方生成。而庙中的神灵,行事十分灵验。按当时的惯例,每年都要用童男童女来祭奠,这样一方境内才能安宁;如果不祭奠,就会让万家百姓忧虑,不得安生。
当时包公受仁宗天子钦差,察访天下州县,路过永州。永州的乡绅百姓,因当地缺官治理,相互商议道:“我们听闻包公为官清正,连神明都敬仰他。~秒~彰¨踕,暁`税,枉+ +更,薪?嶵!全?如今他既然来到这里,不可错失机会。”于是众人一起迎接包公,并请求他掌管州中事务。乡官们也都上表举荐包公,仁宗天子应允了。
包公到任之初,听闻永州野庙的事情,惊叹道:“这是地方官员的职责所在啊!”第二天,他就率领乡绅百姓,吩咐道:“我明日会和你们一起去庙里上香。”并且撰写了祭文,祭文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