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吴教授讲到具体的技术发展时,问题出现了。他拿起一本封面磨损、纸张发黄的教材——《铁道工程基础(第三版)》,林野瞥了一眼版权页,赫然印着:出版日期:2008年。
“……所以,同学们,钢轨的应力分析,关键在于这个经典的莫尔-库伦理论……”吴教授在黑板上熟练地推导着公式,粉笔灰簌簌落下。他的推导严谨而流畅,带着老派知识分子的风骨。但林野前排一个戴着厚厚眼镜、似乎对工程力学有些基础的同学,忍不住小声嘀咕了一句:“老师,这个理论……现在实际工程中,不是更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了吗?书上这个模型……简化得有点太理想了吧?”
吴教授推了推老花镜,看向那个同学,眼神里有一丝被打断的不悦,但更多的是……茫然?他似乎对这个名词有些陌生,停顿了几秒,才摆摆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理论是根基!软件是工具!不把根基打牢,工具用得再花哨也是空中楼阁!我们那时候,连计算器都少,全靠手算,不也一样把铁路修起来了?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他不再理会,继续沉浸在自己熟悉的、属于他那个年代的理论推演中。
教室里出现一阵微妙的骚动。林野看着手中同样崭新的、却印着“2018年修订”字样的教材(修订版也只是在旧版基础上加了点无关紧要的附录),再看看吴教授手中那本明显来自另一个时代的旧书,心中刚刚被点燃的一点热情迅速冷却。教材里的十年前?不,这教材里的理论和方法,恐怕远不止十年!技术与时代早已呼啸向前,而象牙塔里的某些角落,似乎还固执地停留在过去。这教出来的“技术”,能适应外面那个飞速变化、充满“考核暴政”和“血统壁垒”的现实世界吗?
接下来的《工程制图基础》课,更是给了林野当头一棒。老师是个中年男人,姓郑,面无表情,声音平板得像念经。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的不是复杂的工程图,而是……几张模糊不清、带着霉点的幻灯片!内容是极其基础的几何画法,线条歪歪扭扭,标注模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学们,看这里。绘制直线,要保证横平竖直……”郑老师用一根老旧的木制教鞭,指点着幻灯片上模糊的线条,讲解着最基础的、甚至高中生都该掌握的知识点。课堂气氛沉闷得让人窒息。有学生忍不住举手:“老师,我们……不能直接用cad软件学吗?现在工程上不都是电脑绘图?”
郑老师眼皮都没抬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手工绘图是基本功!不练好手绘,理解不了空间关系!电脑?那是后面高级课程的内容。现在,给我把铅笔削尖,图纸铺平,从画直线开始练!”
教室里一片哀嚎。林野看着发到手里的粗糙绘图纸和几支劣质铅笔,感觉一阵荒谬。这就是他放弃高考、满怀憧憬来学的“运维技术”?学画直线?用着疑似上世纪的教学幻灯片?一股巨大的失落感攫住了他。他仿佛看到自己毕业后,拿着这样过时的“基本功”,在工区被工长骂得狗血淋头,然后因为“图纸不规范”被无情扣钱。技术?在这里,他似乎连接触到真正前沿技术的门都摸不到。
一天的课程结束,林野的心情比军训时更加灰暗。晚饭后,他漫无目的地在校园里游荡,试图消化这巨大的落差。经过一个布告栏时,一张设计还算醒目、但印刷粗糙的海报吸引了他的目光。
海报顶部画着一个简陋的指南针和三角板的图案,下面是几个粗体字:
“瓦尔基里铁道职业大学测绘先锋社”招新啦!
你想掌握工程测绘的核心技能吗?
你想接触真正的精密仪器吗?
你想在实践中提升竞争力吗?
加入我们,成为测绘先锋!
时间:今晚7点,实训楼307
联系人:张工
“测绘先锋社?精密仪器?实践?”这几个词像黑暗中的萤火,瞬间点燃了林野心中那几乎熄灭的“技术”火苗。课堂上的失望,或许只是暂时的?社团,也许是接触真正技术、弥补课堂不足的途径?特别是“测绘”这个方向,招生简章上提过,是铁道工程的重要支撑,而且……那个诱人的“注册测绘师”证!老周说那是废纸,但万一呢?万一掌握真正的技术,就能跳出那个“扣钱”和“熬”的怪圈?
一丝微弱的希望重新燃起。林野看了看表,快到七点了。他几乎没有犹豫,转身朝着实训楼的方向快步走去。
实训楼比